古代女子15岁及笄是虚岁么,为什么在古代女子15岁叫做及笄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4-28 16:45:58

年龄,是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开始计算的生存长度。古人通常把*期也计入年龄,称为虚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给各个不同的年龄取了不同的别称。这些别称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对已满某一年龄的人的美好祝愿和希冀。来看看从一月婴儿到百岁老人都有哪些年龄别称吧。

汤饼:指婴儿出生三天,古代婴儿出生三天后,父母会煮面条招待亲友,面条在古代被称为汤饼、

满月:出生满30天叫满月,古代医学不发达,婴儿死亡率高。出生一个月后,意味着孩子已经度过最危险的阶段,死亡的风险大为降低。此时父母都会办满月酒予以庆祝,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寿。

襁褓:用来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未满周岁的孩子通常都放在襁褓里,所以未满周岁就叫做襁褓,也叫未晬(zui).

周晬:满一周岁,也叫旬岁,环岁。

牙牙:指幼儿一周岁,婴幼儿一岁左右开始牙牙学语。

孩提:指2~3岁的幼儿,虽然会笑,但仍在襁褓中,父母可以通过襁褓来提抱孩子。故也称孩抱。

髫(tiao)年 指7岁女孩,古代儿童不扎头发,头发自然下垂。古代可用于称呼7岁男孩,因为古代男孩同样留长发。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是虚岁么,为什么在古代女子15岁叫做及笄(1)

始龀(chen):开始换牙 指七八岁的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换牙。

韶年:美好的岁月,指八岁男孩。

幼学:指十岁孩子,因为古代十岁开始上学读书。出自《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发展语义为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亦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

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借指童年。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是虚岁么,为什么在古代女子15岁叫做及笄(2)

垂髫:古代儿童不扎头发,头发自然披散下垂,称为垂髫,借指童年。

束发:古代男20岁,女15岁成年,成年后要把披散的头发扎起来。所以用束发来指代青少年。

金钗之年:古代女孩到了12岁要插钗子,所以用金钗之年指12岁女孩,

豆蔻年华: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朵看起来粉嫩粉嫩的,娇艳柔美。所以用豆蔻之年指女孩13岁。

及笄之年:女孩成年后要用笄字束发,古代女子15岁成年,所以用及笄之年指代女孩15岁、

二七:二七一十四,古代用二七指14岁。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是虚岁么,为什么在古代女子15岁叫做及笄(3)

碧玉年华:古时女子年龄称谓。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 。 出自《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

(未完待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