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几派的人,辛弃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4-30 16:11:26

最后,苏轼以“中秋佳节”为背景,看似写节日喜乐,实则更加衬托出心中的哀愁。而此时心情苦闷的他只能写词给远方的兄弟一诉衷肠,让手足之情多少慰藉一些内心的悲凉与感伤。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创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辛弃疾时值中年。曾经的他一身正气、驰骋沙场,却惨遭政敌的妒忌与弹劾。1181年,辛弃疾被佞臣所弹劾罢官回乡,在家乡度过了十五年的隐居生活,这首词便是词人闲居时的作品,吟咏了平淡自然的田园风光,是宋词中田园题材的佳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是几派的人,辛弃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5)

整首词看似平淡简单,没有用华丽的词藻修饰,描写的也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景物,然而平淡之中却蕴藏着词人的巧妙构思与浓厚的情谊。词人用蝉、鹊、清风、明月、稻花、田蛙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清幽的夏日丰年景象。

“蝉鸣”与“蛙噪”是夏季乡野之间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夏夜里乡村的情趣,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于丰收景象的欢喜以及对乡间生活的喜爱之情。词的下片继续描绘夏景,词人用了对仗的手法描写了疏星寥落、阵雨轻微的清幽景象,在气势上强于上片的场景。

紧接着画风一转,正当词人想要找土地庙旁的茅屋小店准备躲雨时,谁料拐个弯便找到了,可谓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试想,词人早已对黄沙道的路径了如指掌,寻找昔日的茅屋小店更不在话下 ,之所以突然忘了小店的位置,是因为他早已沉浸于丰年在望的稻花香中,与百姓共享丰收喜悦。

辛弃疾是几派的人,辛弃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6)

三、两大文豪巅峰对决

对比两首《西江月》,不难发现,苏轼与辛弃疾的境遇颇为相似,两人皆仕途坎坷、屡遭磨难,然而他们的心境却截然不同。一向潇洒坦荡、乐观豁达的苏轼却在词中表现了难得的愁苦与愤懑,而素来豪放悲壮、慷慨激昂的辛弃疾竟也写了一篇清新温柔的婉约词。

苏轼的《西江月》看似写乡间风景,却处处透露着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凄苦,读来令人伤感。辛弃疾的《西江月》却借着写风景,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即便他满怀一腔热血却不受重用,但置于丰收夏景之间,却满心欢喜,仿佛被治愈了一般,读来颇有一丝欣慰。

总之,两首词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想感情,千百年来难分伯仲,没有哪一首词更胜一筹,全凭读者个人的喜好选择心中的最佳之作。巧合的是,《西江月》恰好是两位词人的作品中难得的风格迥异的词,且都能流芳千古、备受赞誉,足以见二人写词功底之深。

辛弃疾是几派的人,辛弃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7)

结语:

苏轼与辛弃疾都是真性情、不矫揉做作的豪爽之人。苏轼一生仕途不顺,却始终洒脱乐观地面对挫折与不如意,行云流水的豁达之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失意之人;辛弃疾半生驰骋沙场,平生夙愿便是收复北方失地,作品中充满了爱国志士的豪放与悲壮,鼓舞了无数热血之士。我们不用非得绞尽脑汁地将两人的作品分个高低,倒可以学习两人在遭遇不公的失意境地时的处世之道。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