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病室契诃夫是什么主义,契诃夫的第六病室感悟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5-07 05:05:50

契诃夫在克里米亚疗养的别墅,他在此创作了《樱桃园》《海鸥》《黑衣主教》等重要作品。

就在契诃夫病重之时,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话剧演员奥莉加·克尼佩尔进入他的生活。其时契诃夫的剧作获得成功,他的作品在沙皇的家庭图书馆都有收藏。据说亚历山大三世曾朗读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1889年他在皇宫剧院的舞台上看了《求婚》,并请人转达他对契诃夫的赏识。沙皇全家观看过上演的契诃夫全部剧作,从《万尼亚舅舅》到《樱桃园》。

创作出无数喜剧幽默作品的契诃夫,陷于孤独而忧郁的幽暗之境。

1901年5月25日,契诃夫与奥莉加举行了婚礼,在奥夫拉什卡的圣十字架教堂。“我不知为什么十分害怕婚礼和祝贺,也害怕香槟酒,这酒我得一直拿在手中,而且同时还得做出无所表示的微笑。”契诃夫说。在举行婚礼的那一天他给母亲发了电报:“亲爱的妈妈,请祝福我们吧,我结婚了。一切都仍将照旧。”然而在8月3日,在雅加达,契诃夫又感到身体非常不好,他立下一份遗嘱。一张纸交给了奥莉加·列昂纳德夫娜保存,纸上的遗嘱是写给妹妹玛丽·巴甫洛夫娜的。遗嘱的结尾写道:“要帮助穷人。要爱护母亲。安宁地生活。”

第六病室契诃夫是什么主义,契诃夫的第六病室感悟(5)

由契诃夫原著戏剧改编的电影《海鸥》。

1904年,契诃夫已病入膏肓,但他还是出现在《樱桃园》的首演现场,观众没有想到他能到场,于是他的出现引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之后,莫斯科知识界的精英宴请了他。接着是没完没了的演讲。病情使他非常虚弱,以至于观众席里有人大声喊着:“坐下,坐下,让安东·巴甫洛维奇坐下。”《樱桃园》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随后这部戏剧进入世界戏剧的宝库。这部剧作被译为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言,它一直被列在上演剧目之内,战后的1945年在东京被破坏的剧院重新上演,经历过广岛原子弹灾难的人们观看了演出:“听见一种宛如来自天上的遥远的声音,一种弦索绷断的声音,继而消失了,周遭陷入沉郁,寂静泛滥着。”

格罗莫夫在《契诃夫传》的最后一章“一切都会见分晓”记述契诃夫最后的时刻。

弦索绷断的时刻在现实中发生在1904年7月2日。“我很久没有喝香槟酒了。”奥莉加·列昂纳德夫娜回忆她生命中的这一夜,也是契诃夫的最后一夜:“他拿起杯子,把脸转向我,以他特有的异常优美的微笑笑了一下。他喝完那杯酒,轻轻向左侧躺下,很快他就永远地沉默了。只有一只像风似的闯进来的黑色大飞蛾打破夜间可怕的寂静,它令人痛苦地碰撞炽热的电灯,在屋里乱飞……那一夜。医生走了,在深夜的寂静和闷热中,没喝完的香槟酒瓶塞突然迸出,发出可怕的响声。”

俄罗斯文学的良心

在2022年的7月,契诃夫的咳嗽声回旋在我心里。

瘟疫年,再识契诃夫。这是我在每日必去的森林散步时萦绕心间的念想。

契诃夫,身为医生,懂得如何为人治病,然而却在创作达到顶峰之际死于肺病,享年四十四岁。穿行在日日相照的森林间的道路,我想着纳博科夫谈论契诃夫的那句话:“远离亲人和朋友,客死异乡,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巴登威勒,一个满是陌生人的陌生小镇。”

此刻。我仿佛听到契诃夫的咳嗽之声,而人类正被剧烈的咳嗽所困扰。重症病房。呼吸机。白色防护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这是瘟疫肆虐时的景象,全世界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死亡的阴影盘旋。瘟疫流行持续到第三年,地球上的人类已然被不断变异的瘟疫所困扰,弥漫的瘟疫。如同巴登威勒的黑森林,让我想到罹患肺病英年早逝的契诃夫。

1945年,英籍俄裔的政治学者以赛亚·伯林应邀出任英国驻俄使馆文化官员,他有机会拜访诗人阿赫玛托娃和作家帕斯捷尔纳克。1980年伯林追忆这次访问时写道:“阿赫玛托娃曾经对我说她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推崇契诃夫。他的世界完全是灰暗的,从未闪耀过阳光,没有刀光剑影,一切都被可怕的灰雾所笼罩,契诃夫的世界就是一团泥淖,悲惨的人物陷身其中,无依无靠,这是对生活的扭曲。帕斯捷尔纳克说,阿赫玛托娃大错特错,所有的俄国作家都在对读者说教,连屠格涅夫都告诫我们说时间是一剂良药,是一种可以治愈伤痛的药物;契诃夫却没有这么做,他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完全融入艺术——他就是我们的福楼拜。”

第六病室契诃夫是什么主义,契诃夫的第六病室感悟(6)

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

热浪狂袭时刻是我阅读契诃夫的时候。以前也会读,居室的书架上放着很多契诃夫的书,剧作《樱桃园》《三姐妹》《万尼亚舅舅》《海鸥》《独幕剧集》;《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集》;书信集《可爱的契诃夫》。然而更仔细读的是《契诃夫传》。

进入契诃夫个人的生命史,也是进入俄罗斯民族之魂。寻找被湮没于时间迷雾中的杰出者,让我们看见人类精神高地。契诃夫所在的时代,属于沉滞的时期,或者被称为黄昏和阴郁的时期。

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枭雄波别多诺斯采夫在俄罗斯上空展开了他的黑翅,开始了对文学的压制,在《契诃夫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的交往圈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普宁,这些活跃在19世纪文学史中的杰出作家的身影闪现其中。

索尔仁尼琴称这个时代“从良心、真诚和人民性来说是俄国思想的最佳年代”。

“纵然竖琴已坏,和音却尚在回荡;即使祭坛已毁,圣火却犹在燃烧。”

从契诃夫简略的年谱,可以看到在他存在的年代发生过的重大事件: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布农奴解放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出版;1862年,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出版;1864年,列夫·托尔斯泰开始写作《战争与和平》,五年后出版;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出版;187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出版,托尔斯泰写作《安娜·卡列尼娜》。

第六病室契诃夫是什么主义,契诃夫的第六病室感悟(7)

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

认识契诃夫,进入他的世界,格罗莫夫是很好的一个向导。在二十三章的结构中,我愿意通读后再选择几个章节重读,以此更深度切入契诃夫生命史。比如:“在莫斯科”、“走在伟大的古道上”、“内心的自由”、“萨哈林之旅”、“生命的最后一页”、“一切都会见分晓”。

契诃夫,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俄历1月17日),出生于俄国南部黑海北岸的塔罗格镇。祖上为农奴,到祖父时才赎身得自由,父亲经营杂货店,1876年*,迁居莫斯科。契诃夫出生次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布农奴解放令,俄国开始废除农奴制。契诃夫生活在过渡时期的俄国,他这一代俄罗斯人的遭际是严酷的。农奴制的俄罗斯解体,古老的生活法规、风习和制度也随之解体,然而人的精神还受到影响。

1879年秋天,契诃夫考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在学期间,撰写幽默小品投稿各杂志,写作剧本以此糊口。两年后契诃夫在莫斯科定居,离他的家不远处,在卡拉奇小丘上矗立着尼古拉小钟楼。契诃夫从窗口遥望着莫斯科河南岸市区金色圆顶,听着钟声召唤人们去参加晚祷,他说:“我喜欢听教堂的钟声,这是我身上仅存的来自宗教的东西了——我不能无动于衷地聆听钟声。”1880年夏初,契诃夫结束了医学系的第一个学年,开始他的文学生涯。

第六病室契诃夫是什么主义,契诃夫的第六病室感悟(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