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比赛起步入水动作,游泳比赛起跳入水教学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5-11 00:29:12

蹲踞式出发

模仿田径蹲踞式起跑和游泳抓台式出发的准备姿势,故名。这种技术于1972年开始提出实验,1984年美国、加拿大女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使用。

其动作过程是:两脚前后开立,前腿微屈,以前脚趾扣住出发台的前缘,后腿微屈膝,后脚跟提起,上体前屈,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手抓住出发台的两侧或前缘,当听到“各就位”的口令时,提臀,稍比肩高,重心前移,身体的蹲踞式大部重量落在前脚和两臂上。

当听到出发信号时,两脚用力蹬出,同时两臂屈肘拉台,使身体向前、向下移动,紧接着用力推离出发台,继而展体、稍抬头,两臂迅速前摆,向前跳出。与此同时,后腿与前腿并拢,完成腾空动作。

游泳比赛起步入水动作,游泳比赛起跳入水教学(5)

团身式出发

出发台出发技术之一。其技术特点为身体位置低,团缩较紧,故名。这种技术吸收了摆臂式和抓台式出发的优点,稳定性高,动作简单,起跳快,重心靠前。

做预备姿势时,两手抓住出发台的两侧,使重心远远超出出发台的前缘。充分屈膝,臀部靠近脚跟,团身紧,大腿小腿夹角约在25°~35°之间。其角度大小以重心位置合理、身体协调舒适为准。肩部放松,有助于身体最大限度的前倾,胸、腹紧贴大腿,肩内侧置于膝外侧上方,目视脚趾,用食指、中指等扣住出发台的底部,两掌心的联线正好通过脚的跟部。当听到出发信号时,立即松手,抬头,两臂迅速前摆,其起跳腾出发空入水。

游泳比赛起步入水动作,游泳比赛起跳入水教学(6)

洞式入水出发

游泳技术用语,出发台出发技术之一,70年代以来,不少运动员把抓台和洞式入水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技术优势,形成了抓台洞式出发”的新技术。

即出发离台后,身体似从水面破洞,依次手臂、头、躯干、腿入水,故名。也称之为一点式出发。这种技术的优越性在于起跳腾空点高,入水时身体阻力面小,势能大,滑行速度快,距离远。更适合蛙泳和蝶泳项目。

平式入水出发

出发入水技术之一类型之一,也有称之为“门板式”或者平展式入水。起跳时起跳角比较小,腾空阶段身体保持平展,躯干入水角度小,入水时身体与水面接触面比较大,水下滑行比较浅,出水较早,比较便于及时起游。

游泳比赛起步入水动作,游泳比赛起跳入水教学(7)

仰泳出发

竞赛规则规定,参加仰泳比赛的运动员必须在水中出发。仰泳出发由以下几个阶段:

1.预备姿势:运动员在水中两手握住出发台上的握手器,两腿屈膝贴近胸部,两脚掌蹬住池壁,脚与水面平行或略低于水面,两脚的位置要利于蹬壁;

2.准备动作:当听到“各就位”的口令时,立即屈臂把身体最大限”度地向上拉起,使身体大部露出水面,并低头含胸;

3.起跳:当听到出发信号时,运动员向后上方仰头,同时伸展两膝和髋关节,使身体向上升起,然后两手向下、向内推按扶手,使两肩和身体上半部向后上方抛起,两臂开始水平地由侧、向前摆动,两腿用力后蹬,起跳角约为15~25°,在蹬离池壁的过程中,略挺胸仰头,身体成背弓技术之形。两臂侧摆时略低于身体平面,同时髋、膝、踝配合摆臂做充分伸蹬,此时身体的大部分都一点式露出水面,继续进入腾空阶段;

4.腾空入水:腾空时,保持蹬出时挺胸、仰头的身体姿势,使重心不致过早下落,当两臂侧前摆超过肩平线后,两臂和肩开始下降,而臀和大腿继续向上,使身体移动路线呈抛物线,当两臂摆至前方时,头部迅速恢复到正常部位,并夹于两臂中间,使身体人水时保持流线型,利于水中滑行。

踏板仰泳出发

为70年代国外研究人员酝酿设计的仰泳出发技术。日本研究人员波多野勋,曾在1977年发表文章,提出在池壁接近水面处装置踏板,使仰泳出发时身体大部露于水面,从而提高身体重心的位置,加大腾空阶段的距离,并充分发挥腰腿的力量以加快仰泳出发段的速度。但这只是一种尝试和设想,未被国际游联承认和推广。

游泳比赛起步入水动作,游泳比赛起跳入水教学(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