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角色海报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片中除了郎平以及新一代中国女排运动员外,袁伟民、陈忠和这两位功勋教练,曹慧英、张蓉芳、孙晋芳等创下历史的初代女排队员,以及冯坤等缔造中兴的二代女排运动员,全部丢失了姓名,只能以“教练”“80年代女排队员”等代号出现,造成了观影上的困难。
《夺冠》陪打教练(原型为陈忠和)
原本长达四五个小时的电影被删减到仅剩135分钟,更是使得电影后半部分结构松散,部分情节有些急进,给人以“流水账”之感。
以上种种,迫使导演舍弃掉“中国女排”的名字,将电影改名为“夺冠”,也让电影遭受了部分观众的差评。
《夺冠》剧照
尽管无法将这部电影的原貌呈现给观众,导演陈可辛还是努力诠释出了他对于“女排精神”的理解,可以说,影片的内核始终一以贯之。
在上世纪80年代,体育曾是国人的精神支柱,而“女排精神”更是一个时代的国民记忆。那时,我们的国家刚刚打开拥抱世界的大门,面对着自己在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远不如人的窘境,体育成了一代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找回自信与骄傲的“偏方”,尤其是在身体对抗激烈的“大球”领域,排球似乎成了我们唯一的希望。
80年代中国女排
为了对抗身体素质和训练条件远超我们的对手,中国女排只能将球网升高15公分,与男排队员比赛。片中,吴刚饰演的教练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的判断成为下意识的时候,你在赛场上,才可能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下意识怎么来的?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而是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