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生胶教学,生胶万能接发球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5-18 08:31:06

生胶快拨和弹击的区别

首先,快拨和弹击的击球动机不同。快拨应理解为一项主动相持技术,也就是说快拨的目的不是要打得对方满地找球,而是在避免无谓失误的前提下,用稳定的弧线、较快的速度、多变的落点控制对方。特别是在快拨对方的弧圈球时,有节奏快,落点刁,稳定性好的特点,容易在相持中争取主动。相比快拨而言,弹击是一项发力进攻技术,追求突然加力攻击,依靠超常的速度、凌厉的气势、低平的弧线迫使对方失误。

其次,快拨和弹击的发力机制不同。个人认为:快拨以前臂发力为主,弹击以手腕发力为主。快拨发力的支点为肘,手腕只是在触球瞬间略微向前顶一下,或是在触球瞬间“击擦”球,使球有一个轻微的上旋,制造过网弧线。弹击则是以手腕发力为主,引拍时前臂以肘关节为轴迎前,但是在引拍的最后阶段,在击球的瞬间是以手腕为瞬间支点发力短促“弹击”来球。我观察过一些擅长弹击的老手,他们甚至基本没有前臂动作,只用手腕一抖就起到很好的弹击效果。

再者,由于发力机制的不同,快拨和弹击的出球性质也不同。快拨出球会带有轻微的上旋,弹击出球基本是不转球。

给一点上旋才稳定

快拨的稳定性,主要来源于其上旋的特点。众所周知,摩擦能产生旋转亦能制造弧线。在快拨的技术要领中,要求向前上方发力,抵消旋转,制造自己击球所需的上旋,才能确保击球质量。横拍反手快拨的好处,就在于在前臂运动轨迹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能够依靠前臂挥动轨迹和手腕的调节动作,既击且擦,始终给球轻微的上旋,从而保证击球弧线。

在给球一点上旋这个环节上,生胶球手可以说是各有高招。王涛的教练说他“无论来球性质如何,基本不摩擦,以撞击为主,板型亮一点”,我通过观看王涛教学片,基本认可这一说法。但是王涛“基本不摩擦”不是说他快拨出来的球不带上旋。王涛采用“在来球旋转没有完全出来的上升期击球,拍型亮一点,基本固定拍型,发力尽量透过球心(击球瞬间手腕向前顶一下)”的方式抵消掉了来球的旋转,同时用“前臂带动手腕向前上方发力拨击来球”的动作外形,使球获得了过网所需的上旋。陈静也是生胶,她在拨球时,采用的是引拍稍低于来球,触球瞬间翻腕,拨压结合的方式。姜华君和唐鹏的拨球,第一拍上手时往往手位都比较低,用手腕快速摩擦加转为主,后续的上旋相持中用手位就比较高,拍型比较压,靠手腕摩擦制造弧线,因此弧线后期曲度比较大。关于为什么“基本不摩擦”的球仍会有上旋,大家可以参照直拍推挡来理解,在拍型和发力方向的共同作用下,球是带轻微上旋的。

横生反手快拨应如何进行调节

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体会。在动作不变形的前提下,手腕到手背下端的肌肉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通过这个部位感知击球手感,对球击擦用力,在击球瞬间可以对出球弧线加以控制,提高命中率。

关于发力支点的概念。

王吉生在谈到发力原理时说过“相邻的两个关节同时收缩就会感到收缩无力--称之为主动不足;相邻的两个关节同时收伸张就会感到伸张无力--称之为被动不足。因此肘关节与腕关节、肘关节与肩关节同时动作会出现上述问题--这里讲的是瞬间击球确定“支点”的概念。”根据我的体会,快拨的发力支点是肘关节,弹击的发力支点是腕关节。

关于"支点"概念的理解。击球过程中,多关节同时同向协调集中发力是打出好球的基础,但是这不是要求大家匀速发力击球。击球过程中必然要依靠一个关键的关节为“支点”,进行瞬时加速发力。这应该就是教练们常说的“发力集中”“出手要快”,也就是有“发力和立即制动”的感觉。如果两个关节同时发力,必然会没有制动感觉,而类似于匀速发力,也就是所谓的发力不集中了。

快拨和弹击如何转换

横生反手相比直拍反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在快拨和弹击发力之间迅速转换。快拨一般是一项合力技术,要善于借用来球的冲力回击,而弹击是一项主动发力技术,讲究短促发力,以力克转。王涛的观点是:在连续的快拨中,当感觉寻找到发力机会后,一定要尽量把手抬起来往前打,手要抬高一点,击球高一点,用力往前打,用前臂和手腕的爆发力使劲往前打,加快出手速度。

横生反手快拨的动作要领

引拍:肩放松,肘放低,肘部稍稍离开身体,引拍到身体左腹前,手位略高于来球,前臂和大臂夹角约为95度,手腕放松略内扣,拍型略前倾。击球:以肘为轴,拍型相对固定,在来球上升期或高点期,前臂带动手腕向右前上方拨击来球。

引拍应避免:1.抬肘架肘,一般是肩部紧张造成,这样肘部难以作为支点集中发力。2.手位过低,前臂和大臂夹角过大,手位过低容易造成由下往上拉球,生胶向前发力的动作做不出来。3.手腕上翘过于明显,手腕上翘过于明显,容易造成手腕紧张,而且不利于手腕进行击擦调节。4.夹肘,肘部夹住肋部,缩小了前臂挥动的空间。5.拍型前倾幅度过大,生胶不能过于前倾。

发力应避免:1.肘部晃动,不利于以肘为轴集中发力。2.翻拍,生胶拨球拍型要相对固定,翻拍容易造成球相对球拍面滑动,击球“打滑”易下网。3.过度用腕,造成击球不稳定,或是拨弹混淆。4.下降期击球,下降期的球借不上力量,且需要摩擦以调节弧线,球速慢。5.击球点离身体过近或过远,过近容易有被球顶住的感觉,发不出力,过远不利于控制击球弧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