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清代,持续数年的“康雍乾”盛世美名远播,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作为三代明君的最后一位,乾隆捍卫领土,编纂典籍,减免钱粮,可谓是居功甚伟,开创辉煌的“十全武功”。
可惜的是,这份辉煌最终未能延续。
与之相比,乾隆的儿子嘉庆便显得“黯淡”许多,后世史家多将其视为清代的中衰之帝,评价一般。
然而,众人有所不知,这位嘉庆帝,实际上有苦难言,被父亲留下的烂摊子拖累许久。
乾隆留下了什么烂摊子?嘉庆又做了什么?他究竟是无能,还是无力挽救?
让我们回拨历史的指针,一探究竟。
败絮其中:乾隆留下的烂摊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乾隆或许是一个堪称“完美”的皇帝。
大清自康熙朝步入正轨,后有雍正励精图治,而乾隆不负众望,用六十三年时间奏响了帝国的盛世高潮,余音百年不散。
然而,盛世强音不过是历史的一个侧面,这位伟大的君王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乾隆朝看似光鲜亮丽,但实则危机四伏,处处埋雷。
在嘉庆上位之前,乾隆其实留下了不少烂摊子。
其中,吏治腐败是扎在大清权力中枢最无法忽视的一枚钉子。
康雍两朝,皇帝尤为重视整顿官员贪腐,前有康熙亲自宣讲理学,树立清官模范,后有雍正颁布法度,严惩贪官污吏,效果显著。
然而,乾隆的性格与父亲和爷爷均不相同,他生来张扬,尤喜浮华,执政中后期更是追求享乐,好大喜功。
最高统治者的喜好直接影响了官场的氛围,在盛世荣光的庇佑下,奢靡之风刮遍大江南北,贪官污吏比比皆是。
就连乾隆自己都忍不住感慨,认为各省督抚之中,能称得上“廉洁自爱”的官员,不过“十之二三”。
乾隆末期,吏治腐败不光尤为普遍,甚至还出现了大规模集团化现象。官吏贪污,不光害惨百姓,更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一点点蛀空了清朝原本完备的政治体系。
讽刺的是,官吏赚得盆满钵满,但大清的国库却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亏空。
国库充盈与否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乾隆盛世曾经最引以为傲的一点。但是,乾隆并未意识到这项成就来之不易,反而骄傲自满,肆意挥霍。
要知道,无论是发动战争,还是大兴土木,这都是尤为费钱的事业。尽管户部尚书再三劝阻,可乾隆依旧我行我素,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当嘉庆当上皇帝时,大清国库早已空空如也,乾隆的“超前消费”影响了子孙几代人,就连嘉庆后的道光也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