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武术的别称拳击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6-23 17:39:25

明代,少林武术已天下无敌。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记载:“河南少林寺拳法,天下所无,其僧游方者皆敌数十人。”需要说明的是,明朝少林武术最出名的是棍术而非拳术,明朝后期少林武僧才“多攻拳而不攻棍”。

“白打”:武艺中第十八艺

武术开始获得最广泛的群体基础是在宋朝,武林中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概念就是这时出现的。宋朝人崇尚拳术,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独创“赵家拳”。宋代流行的角抵表演中,拳术表演部分是少不了的。

元明时期徒手拳击之术被称为“白打”,民间俗称“打拳”,属于“十八般武艺”之一。据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卷五)所记:“武艺十八般,而白打居一焉。”白打在十八般武艺中位列第十八:“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古代对武术的别称拳击,(9)

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到明朝时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套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曾亲编《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详述实战功能的拳术套路:“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

传统武术流派纷呈,仅拳法便有十一家:赵家拳、南拳、北拳、西家拳、温家钩挂拳、孙家披挂拳、张飞神拳、霸王拳、猴拳、童子拜观音神拳、九滚十八跌打挝拳。明代郑若曾于《江南经略》中称:“中国武艺不可胜纪,古始以来各有专门,秘法散之四方”;“教师相传,各臻妙际”。这些拳法,到明末时总体分为“内拳”和“外拳”两大类。外拳以少林拳为代表,为攻击型武术;内拳以武当拳为典型,讲究“以柔克刚”,强调“以静制动”,清代形成的流派“太极拳”便属于内拳。

内拳虽然不提倡主动出击,但并不示弱。被奉为正宗的张松溪内家拳威力便很大,擅于“点穴”。《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称:“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为尤善。

古代对武术的别称拳击,(10)


推荐收听《迷你百科脱口秀》:

1.人的指纹为什么没有相同的?

2.为什么看见黑白条纹会头疼?矫情or有病?

3.世上所有的一见如故,都是久别重逢!

4.男人为什么会花心?听完你就明白了!

5.确认过眼神,你也是爱怀旧的人?

(喜马拉雅、蜻蜓FM每天8:00 同步更新)

古代对武术的别称拳击,(11)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