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这首诗的首联写了哪些意象,登高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感情的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7-31 17:00:34


登高这首诗的首联写了哪些意象,登高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感情的(13)


五.参考译文

秋兴八首(其一)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天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咏怀古迹(其三)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珮叮当是昭君的归魂。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是昭君怨恨。

登高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六.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又称“大李杜”,区别于李商隐和杜牧的“小李杜”)。有“诗圣”之称,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等。名作有《春望》《北征》“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作于这一时期。

《咏怀古迹五首》也是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人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飘泊的生活,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年秋天重阳节前后,他来到夔州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

七.基础知识汇总

登高这首诗的首联写了哪些意象,登高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感情的(14)

《蜀道难》基础知识


登高这首诗的首联写了哪些意象,登高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感情的(15)

《杜甫诗三首》基础知识


八.导语设计

唐代诗人韦庄在一首《菩萨蛮》里有这样两句诗:“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在这众多的洛阳才子里,有这么一位:他自己穷愁潦倒,衣食无着,却要慨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人评价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个人被称为“诗圣”!不错,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诗三首》!

九.问题设计

《秋兴八首(其一)》

1.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由此看出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2.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3. 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是哪一联?为什么?

4. 如何理解“秋天”和“大江”在《秋兴八首》中的作用?

5.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你是如何理解杜甫《秋兴八首》中的“悲秋”的?

《咏怀古迹(其三)》

1. 全诗各联各写的什么内容?与题目怎样呼应?

2. 本诗是咏史诗,重在抒情,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来实现的。试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王昭君的形象?

3. 杜诗多“卒章显其志”,试分析该诗是如何“卒章显其志”的?(换言之:杜甫为什么会以一个弱女子的身世遭遇为素材来咏怀?)

《登高》

1. 本诗首联和颔联描写了哪些意象?对这些意象,诗人分别用什么词描写?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 本诗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而诗人忧国忧时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你认为造成诗人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十.主旨点睛

《秋兴八首(其一)》:

形象描绘巫山、巫峡秋色秋声,烘托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环境气氛,表达诗人故国之思,抒发忧国忧民和孤独抑郁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

着重表现远嫁异域的王昭君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表达对昭君虽有美貌却因画工私欲和君王昏庸落得远嫁异邦悲剧的无限慨叹,抒写自己虽有报国济世之志,却遭排挤、不得重用的遭遇,寄托壮志难酬之情。

《登高》:

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十一.艺术特色

《秋兴八首(其一)》:

①情景交融;

②语言练达,格律精工。

《咏怀古迹(其三)》:

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②对仗工整,对比反衬。

《登高》:

①写法多变,意境开阔;

②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要求:您能一一举出实例来吗?)

十一.板书设计:

登高这首诗的首联写了哪些意象,登高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感情的(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