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问题设计参考答案】
《秋兴八首(其一)》:
1. 借秋天景色感物抒怀;前两联写秋景,后两联抒悲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 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融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和国家丧乱于一体,情因景显,景因情深。
3. 颈联;集中表达诗人忧国之情和抑郁孤独之感。
4. 二者是杜诗最常见意象。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相联结,寄托自己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大江联系今昔异代,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二者使此诗更具光阴流逝和人世沧桑之感。
5. 缘景——自然之秋;知人——人生之秋;明情——家国之秋。
《咏怀古迹(其三)》:
1. 首联写江山灵秀,是为托出昭君;颔联写尽昭君悲剧一生;颈联由咏史转向抒情和议论;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前两联写“古迹”:出生地和结局地——墓地;后两联写“咏怀”。)
2. 首联:侧面烘托;颔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对比和反衬;颈联:侧面烘托,对比反衬;尾联:正面描写。
3. 王昭君貌美遭弃,远嫁异邦;杜甫空怀报国济世之志,壮志难酬。在写王昭君的怨恨之情时,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登高》:
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萧瑟凄清、苍凉阔大。
2. 颤巍巍的站立在深秋季节里的、满头白发、满脸悲愁、体弱多病、常年漂泊的老者形象;有对漂泊生活的感慨,有对老弱多病的嗟叹,有对生命的执着,更有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
3. 个人命运艰难;国难连年战乱;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