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分析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0-31 04:29:19

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分析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1)

第1章 导 论

1.1 考点难点归纳

1.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贸易体系是贸易国家记录和编制出口货物统计的一种方法,大部分国家只根据其中一种进行记录和编制。我国当前采用的是总贸易体系。

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指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和划分进出口的标准。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出口。总进口和总出口相加,称为总贸易额。

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又称特殊贸易体系,是指以货物通过关境作为统计和划分进出口的标准。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境内的货物列为专门进口;凡是通过办理海关手续出口的货物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和专门出口额相加,称为专门贸易额。

(3)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是指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之和。广义的对外贸易额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的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之和;狭义的对外贸易额仅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货物的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之和。

对外贸易量是指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与对外贸易额相比较,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实际贸易情况。计算步骤如下:

①选择某一年份如2010年为基期,进口价格指数

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分析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2)

为1。

②计算当期如2013年的进口价格指数

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分析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3)

。选择一组典型商品,计算其基期加权总值

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分析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4)

;计算同一组相同数量的商品的当期加权总值

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分析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5)

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分析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6)

③用当期进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期进口额,即得进口量。

④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口量。

⑤对外贸易量=进口量 出口量。

(4)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表示的是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一国或一地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当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如果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盈余;如果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则称为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

(5)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货物消费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其中,货物生产国是间接出口,货物消费国是间接进口。

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即使货物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交易关系,仍属于转口贸易。

(6)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是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有形贸易的进出口额要经过海关手续,并表现在海关贸易统计上,是国际收支的主要构成部分。

无形贸易简称为劳务贸易,是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交易活动,例如运输、保险、金融、国际旅游和技术转让等方面各种劳务的提供和接受,以及其他非实物形态的进出口。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各种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各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各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之比,用比重表示。

(8)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对外贸易地位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表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以及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地,从而表明一国和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需求偏好和贸易政策的影响,计算公式为:(对某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或进口贸易额/对世界出口或进口贸易额)×100%。

对外贸易地位是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的计算公式为:(对世界出口或进口/整个世界贸易额)×100%。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的计算公式为:(对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100%。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的计算公式为:(对世界服务出口贸易额/世界服务出口贸易额)×100%。影响对外贸易地位的因素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寡、贸易的发展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等。

2.对外贸易在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

对外贸易在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

(2)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扩大社会积累,为经济的升级奠定基础;

(4)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商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5)参与国际分工;

(6)带动经济发展;

(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3.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①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地理大发现、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分工形式主要是宗主国和殖民地。

②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现代工厂制度,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这一阶段分工的主要特点有:

a.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b.此次分工以英国为中心;

c.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工业制成品的交换。

③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器、运输、通讯);垄断代替竞争,资本输出,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国际分工领域。这一阶段分工的主要特点有:

a.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为畸形的片面的单一经济,造成依赖性:一是经济生活对少数几种产品的依赖性;二是对世界市场,特别是对工业发达国家市场的高度依赖。

b.分工的中心由英国变为一组国家,它们之间形成了互为市场、在经济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关系。

c.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都有许多生产部门首先为世界市场生产。

④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兴产业出现、非殖民化过程开始、跨国公司发展、资本输出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这一阶段分工的主要特点有:

a.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b.工业部门内部分工增强;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不同层次的工业部门分工在逐步发展,以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为基础的分工在

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就选博泓学习网

了解更多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