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车
雪车运动起源于瑞士,由雪橇发展而来,是由一名或多名车手驾驶可操控方向的雪车在冰质赛道上行驶的竞速比赛。
冬奥会雪车比赛共进行4轮,以第4轮比赛的累计时间计算成绩,时间短者名次列前。选手首轮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从第二轮起,出发顺序参照前几轮李奥会雪车比赛共进行4轮,以4轮比赛的絮计时间计算成绩,时间短者车和女子双人雪车。四人雪车赛中,选手各有明确的分工和定位。舵手是雪车控制者,负责在车内掌舵,选择理想的滑行线路;刹车手在雪车到达终点线后,使用刹车装置使雪车停止运行。雪车是冬奥会所有项目中受重力影响最大的项目,出发环节是比赛中唯一的发力机会,然后一切都将由重力控制。国际雪车联合会对重量有具体规定:男子双人雪车比赛,雪车加运动员的总重量不得超过390千克;四人雪车比赛,人和雪车的总重量不得超过630千克;女子双人雪车比赛,总重量不得超过330千克。如重量不足,运动员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车体配重。运动员所用的头盔、比赛服等,与其他雪上项目的用具类似,但配有专用钉靴。钉靴的靴底均匀分布着刷型鞋钉,帮助选手在出发环节起跑加速,6秒内将雪车向前推进50米。
雪车的平均时速在100公里左右,最高可达140公里,风驰电掣的速度是看点之一。观众也被允许用符合安检要求的喇叭、击打板、锣鼓等发出“噪音”的道具为运动员加油鼓劲.比赛惊险刺激,热闹非凡。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共设4枚金牌
钢架雪车
钢架雪车要求运动员头部向前,俯卧在钢架雪车上,利用身体操纵方向,沿弯曲的冰道完成比赛。它的时速可以达到135公里,近乎“贴地飞行”。
钢架雪车只设男子单人和女子单人项目,与雪车和雪橇公用一个赛道。钢架雪车主要以刚才和碳纤维材料制成,没有转向器和制动装置。地步由骨架和两根固定的管状钢刃组成。与冰面接触的钢刃部分不能有任何涂装,不能有任何可以加热的设计。车体上装有把手,供运动员出发时推动,也利于运动员在俯卧滑行时将身体稳定于车内。运动员佩戴头盔,确保颈部以上的安全;穿钉靴,有助于在起步阶段获得抓地力;穿着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谨慎连体服,连体服的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有助于减少阻力,提高速度。
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俯下身体,准备推送钢架雪车起步。出发信号绿灯亮起后30秒内,运动员必须第通过第一个集市店,起步阶段,运动员抓住把手,以最快的速度奔跑,推动钢架雪车沿出发槽前进。随后,运动员陈发跃入车内,保持头部朝前,腹部朝下的俯卧姿势。滑行过程中,运动员利用身体操控方向,并将手臂收紧于身体两侧,保持流线型体位,以减小空气阻力。
钢架雪车比赛共进行4轮。首轮出发顺序根据国际单项体有联合会的银签规则确定。从第二轮起,出发顺序参照此前的成绩进行相应调整。四轮滑行成绩相加,总用时短者排名靠前。比赛过程中,选手要把握好每一次转弯,避免因身体重心偏移影响成绩。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共设2枚金牌
雪橇
雪橇运动起源于北欧。早在1480年,挪威就已出现雪橇。19世纪中后期.为了吸引喜爱刺激和冒险的滑雪度假村顾客,第一条雪橇专用賽道在瑞士建造。
在冬奥会上,雪橇项目与雪车和钢架雪车共用一个赛道。赛道是具有一定坡度的凹型滑道,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为110至150米。赛道的两侧为护墙,赛道及护墙均需浇冰,赛道全长可达2000米,设有多个半径不小于20米的弯道。
单人赛一般为期两天,每天进行两轮滑行。4轮滑行总用时最短者获胜。双人赛为期一天,进行两轮滑行,同样遵循用时少者获胜的规则。团体接力比赛,由一名女子选手、一名男子选手以及一对双人选手组成一个团队。比赛终点线上方设有接力弹板。运动员通过终点前,需坐起拍击弹板,从而开启起点处的出发挡板,由此完成团队接力。整个比赛按滑行的总用时排出名次,用时最短的团队获胜。
出发阶段,运动员坐在雪橇上,抓住赛道出发处两侧的把手,借助把手,双臂使用爆发力向后推出。随后以双手为桨,用手指部分带有小钉的手套在冰面上快速滑动,获得初始速度。接下来平躺在雪橇上滑行,或是用腿部操控方向舵,或是用头部或肩膀调整身体重心,以调整方向。抵达终点时,运动员可通过改变姿势进行减速。运动员佩戴的头盔装有圆形面盔,包裹头部和面部;穿着的连体服和比赛用鞋均十分光滑,保护选手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空气阻力。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共设4枚金牌
图注:以上图片均来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