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老师曾说过:“元青花一诞生就是巨人。”这句话在现在看来是很对,只是在元代,青花瓷并非是当时瓷器的主流,甚至难有一席之地。这是很多人不知道。很多人误以为青花瓷在当时就广受社会欢迎。青花瓷在元代的命运和有些著名画家的命运相似,虽然技艺了得,可是总要等到“死后”多年才被世人接受。并且元代青花瓷在历史上也曾被人遗忘过很长的一段时间。
收藏于大维德基金会的这对青花大瓶,正是元代青花瓷研究的起点。在这对青花大瓶上有一段字:“……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吉日……。”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正是元代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
在20世纪20年代,这对花瓶一出世便被认为是赝品,因为在当时“青花瓷诞生于明代”是通识。既然如此,标记为元代的青花瓷自然就被世人认作是赝品。然而,这对大瓶的拥有者却另有解读,甚至在1929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明代以前的青花瓷器:一对元代纪年的瓷瓶》的论文。渐渐的,有更多的学者也终于意识到元代也是有青花瓷的。
2005年有一件名为“鬼谷子下山”的青花大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最终成交价为2.3亿。
元代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
就目前发现的历代青花瓷来看,唐宋青花瓷制作粗糙,但是元代的青花瓷,尤其是元后期,已经能烧制出精美的青花瓷。
- 元青花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烧制出精致的青花瓷需要满足至少3个条件,即瓷胎的白度、透明釉、上好的青花料。元代的景德镇刚好能实现。宋代后,景德镇的优质瓷石资源基本耗尽,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在元代时发现了高岭土,并配制出了高岭土 瓷石混合后的“二元配方”,大大提升了瓷胎的硬度及白度。而优质的青花料产自波斯,这一点蒙古人的铁骑也为景德镇实现了。透明釉自是不在话下,因此,在技术上景德镇已能烧制出精良的青花瓷。然而,青花瓷并未受到官方的重视。元代统治者似乎更喜欢金银器,毕竟元代的统治阶层本是属于游牧民族,在马背上征服天下的时候,金银器似乎更方便耐用,瓷器太脆弱了。
元代统治阶层当然也使用瓷器,只是元代的官方用瓷多为白瓷。被广泛认知的是一种名为“枢府瓷”的白瓷,之所以叫“枢府瓷”是因为瓷器的底部有“枢府”二字,枢府就是军事机构枢密院。元代的很多优质青花瓷更多是用于出口。据说,目前存世的青花瓷收藏最多的是伊朗与土耳其。土耳其的托普卡帕皇宫内就有40件左右的青花瓷。
-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元代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