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之后,为了更好的逐鹿中原秦孝公做出了迁都的决定。在秦国国都从栎阳迁到咸阳以后,商鞅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改革。在这一次改革中,商鞅将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土地方面,这就奠定了,后来封建时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原则。
(2) 土地改革,秦国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公元前352年,商鞅开始了第二次改革。对土地制度,商鞅废除了原来周王规定的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将原本由国军所有的土地改为承认私有,这就推动了一些加土地交易行为的发展,同时激发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允许土地买卖,使得农民的生活有了逐步进展,确定了通过农业的发展来振兴国家的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除此以外,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提高了原来地处贫瘠之地的秦国每年的粮食生产总量。
在奖励耕战方面进行大力推行,这就为商鞅土地改革的推行起到了助推作用。这时以后秦国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也开始逐渐上升,秦国在经过了商鞅这两次变革以后,成为了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3、 人亡政存,商鞅变法带飞秦国的发展(1) 失去支持的商鞅,最终兵败身死
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得罪了秦国原来的旧贵族势力,这就导致了一旦失去支撑,商鞅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这一时候的商鞅失去了人生中最大的支柱。
原来被打压的秦国旧贵族趁机诬告商鞅谋反,这就使得商鞅不得不潜逃他处,但最终因为被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商鞅回到封地后,举兵造反。但是这个时候的秦国早已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秦国了,不久以后,军队便攻破了商鞅的军队,而商鞅也因为兵败身死,最后尸体被运回到了咸阳,被车裂了。
商鞅虽然死去了,但是他在秦国进行了改革,已经能够继续稳定下去。这一时候的政策,并没有随着商鞅的死去而被推翻。秦国因为商鞅变法,以后逐渐走上了强国之路。
(2) 法家理念和富国强兵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商鞅变法的理念在于坚持专治统治,但是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弱化民众对于国家政权的反抗。他认为,一旦百姓的权利过大,势必会影响国军的统治,因此必须时刻对百姓采取打压政策,以弱化他们的力量。
不得不说,对于秦国来说,商鞅的政策是不失为一个富国之策,但是对于秦国的百姓来说,却也是一次更大的剥削和压榨。与此同时,商鞅的这一个治国理念也得以流传后世,这也是为什么《商君书》成为了历代皇帝必看的一本书籍。
结语:秦国的强大,离不开商鞅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也正是因为商鞅的改革,使得自己遭受更为严重的压迫。在战国这个礼崩乐坏、争霸频繁的时代里,与稳定的和平时代要求必然是不一样的。
商鞅作为一个政治家,无疑是成功的,秦国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他的改革。法家理念在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可取之处,便是政府要因时代而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