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爲焉错乱
那顺带说说焉字的来源
“焉”最早见于战国晚期中山王壶(图1),比为“爲”要晚很多。左部为乌形,其上部为“正”字,且与鸟身分离,大致的本义从字形上看像是有冠状的鸟。至篆文(图2-4)上部省略为一横。后世表鸟爪的笔画或讹作数点状(首部亦或有所讹变),遂为今焉字所本。汉简文字(图6)或作上“正”下“二”,是其省略写法。故篆文作上为“正”的省略,下为“舄”的省略,属于省体结构。楷书作“焉”,上部又改为“正”字。
“焉”字本义是指一种鸟,但不明确具体是什么鸟。有多种说法,《禽经》:“黄凤谓之焉。”许慎《说文解字》:“焉鸟,黄色,出于江淮。”段玉裁注:“今未审何鸟也。”有资料认为,“正”即“征”的古字,“焉”即为远征之鸟,也就是一种候鸟,且为黄色,据此推测可能为黄鹂之类。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献中,“焉”字常用其假借义。或作句末语气词。在中山王壶的铭文上,“焉”的意思也是语气词:“贾曰:‘为人臣而(返)臣其宗,不羊(祥)莫大焉。’”(贾说:“作为人臣却反倒使其君为臣,没有比这更为不祥的。”)由此观之,“焉”究竟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反正到目前为止,焉字的来源,还是语焉不详。
焉字笔画较多,现今日常生活工作中用的机会也不多,常见于古文,因此迄今为止也没有简化。
对比为的繁体字“為”/“爲,与焉字,尤其爲与焉,确实很相似,在隶书里,由于字形比较扁平,所以会把焉字上面的正字会压缩成一横三点,中间部分一个封口另一个不封口,在扁平化的隶书里,通常也会省略竖笔的封口,下面同样都是四个点,只不过代表的含义不同,前者代表大象的四条腿,而后者代表鸟爪,因此区分爲与焉最大的区别只剩下代表大象鼻子的那一撇,有长撇的,指大象的长鼻子,就是爲,没有的就是焉。
以上就是为字的来源,也顺带说明了焉字的来源,关于简繁体,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识繁写简,为字写简体,至少不会和焉字搞混。
图自网络有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