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慷慨赴难的意义,谭嗣同的思想内容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10 10:53:30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议学习西方,发展科学文化,变革政治、教育制度,展开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进运动。

谭嗣同慷慨赴难的意义,谭嗣同的思想内容(1)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分割我国的狂潮,纷繁在各地开设租界,争夺资源,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悟,呈现了一个汹涌澎湃的爱国主义救亡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进派(又称维新派)发起了具有爱国救亡含义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们幻想在不牵动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和不推翻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实施变法维新,通过改进主义道路来到达参加政权和进行一些社会变革的意图,获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使我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谭嗣同慷慨赴难的意义,谭嗣同的思想内容(2)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变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委任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书院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本,传播新思想;兴办报刊,开放言辞;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弃八股文,撤销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而遭到激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起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别离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历时103天的变法失利。

戊戌变法的过程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音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安排建议下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建议。上书因顽固派的阻遏没有送到光绪帝的手中,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失利后,维新派活跃进行宣扬和安排活动,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在各地兴办了许多报刊、学会、书院,为变法制造舆论,培养人才。维新变法运动逐步在全国兴起。

1895年8月十七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兴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宣扬变法;安排强学会。

1896年8月,为了宣扬变法而制造舆论中心,《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谭嗣同慷慨赴难的意义,谭嗣同的思想内容(3)

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扬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

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建立了南学会,兴办了《湘学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宣扬、安排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习尚逐步构成。到1897年末,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主旨的学会33个,新式书院17所,出书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书院和报馆达300多个。

1897年冬,德国出动军队侵占胶州湾,引发了列强分割我国的狂潮。在严峻民族危机的激发下,维新变法运动敏捷高涨。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火烧眉毛,假如再不变法,不光国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老百姓都要做不成了。 后来,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表明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谋划变法。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大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建议建立保国会。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送旧迎新。

1898年6月16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操控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区域的军政大权,预备政变。

变法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变法运动的展开。 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屡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乃至宫廷里传言将废弃光绪,另立皇帝。

1898年7月30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动变法。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况且其它?”光绪帝意识到将有变故,自己处在风险位置,流露出着急心境,要维新派筹商对策。

谭嗣同慷慨赴难的意义,谭嗣同的思想内容(4)

1898年9月1日,礼部主事王照疏请光绪帝游历日本等国,以考察各国状况。怀塔布、许应骙不愿代送。王照弹劾他并到堂亲递,怀塔布不得已允许其代奏。许应骙则上奏弹劾王照“咆哮署堂,借端挟制。”

1898年9月4日,光绪命令将怀塔布、许应骙、堃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阻止变法的礼部六堂官除名。王照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替补,用昭鼓励。怀塔布老婆与慈禧太后有亲戚关系,遂向太后泣诉。

1898年9月5日,光绪召见谭嗣同,并命谭与刘光第、杨锐、林旭以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

1898年9月11日,光绪帝召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来京陛见。湖南举人曾廉上书请*康有为。

1898年9月13日,光绪帝拟开懋勤殿,设参谋官,慈禧太后不允。光绪帝手谕杨锐以变法之难,命康有为等具体筹议。

1898年9月14日,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抵北京。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经天津抵京。

1898年9月16日,光绪在颐和园召见统率新建陆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替补。另一方面,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催袁急回天津。毕永年与谭嗣同议幽禁太后事。

谭嗣同慷慨赴难的意义,谭嗣同的思想内容(5)

1898年9月17日,光绪帝再召见袁世凯,命与直隶总督荣禄各办各事。光绪命康有为即离京赴上海督办官报局,传通过杨锐带给康有为密诏。

1898年9月18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大同学会迷惑士心,紊乱朝政,引证东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本日训政以遏乱萌。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后谭嗣同于9月18日去法华寺夜访袁世凯,泄漏慈禧联同荣禄,要废弃光绪;并说皇上期望袁世凯能够起兵勤王,诛*荣禄及围住慈禧住的颐和园。两日后(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次日晚袁世凯听到杨崇伊从北京带来的政变音讯,认为密谋已经泄露,为防止自己被牵扯上背叛罪,将谭嗣同的方案向荣禄陈述。也有一种说法是,袁世凯离京前密告给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

1898年9月19日,黄昏慈禧突然离开颐和园,返回大内。光绪帝自是日起迁居瀛台。 康有为访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请英国公使相助,不成;又访伊藤博文,请游说慈禧太后。当晚黄绍箕劝康有为敏捷离京。深夜,梁启超、康广仁等恳求康赶快出走。

1898年9月19日,慈禧回宫。

谭嗣同慷慨赴难的意义,谭嗣同的思想内容(6)

1898年9月20日,清晨康有为携家丁李唐离京。光绪皇帝第三次召见袁世凯,之后袁回天津。光绪皇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密切攀谈。太后垂帘旁听,极为不满,当天深夜又接到荣禄密报,说光绪帝欲幽禁太后。康有为脱离北京。

1898年9月21日,清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利。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命令捕*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拘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

1898年9月24日,坚毅奉太后谕令开始搜捕四军机章京等变法份子。杨锐、林旭当日被捕。刘光第投案自首。杨深秀因追问慈禧太后为何罢黜光绪帝,在闻喜会馆住处被捕。

1898年9月25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戮;徐致靖处以永远拘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一切新政办法,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书院(今北京大学)外,悉数都被废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