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体系中著名的一大拳系,同时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太极拳在我国武术界的地位很高的同时在中医界也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太极是内家拳的一种,它不仅只用于武术比斗,更能调息身体,经常练习太极拳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好处,在如今经过一些改进,太极拳已经近乎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全民运动的武术项目。
‘太极拳’诞生的时间在相关记载中很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在唐朝时期,也有人认为是在元末明初的时候,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其正式命名时间是在清朝初期,因为太极拳的拳法招式变化无穷暗合了我们民族的太极、阴阳、升变之道,在清初的时候由我国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易经》中的太极阴阳哲理来解释拳理,发表了自己的著作《太极拳论》才给这种拳法正式定名为“太极拳”。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的一种,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气沉丹田修身养息。太极拳流传至今分流成了不同的五种流派分别为陈氏、孙氏、杨氏、吴氏、武式太极拳,在这其中陈式太极拳是最古老的太极拳流派,其他的太极拳都是自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演变分支而来。
陈氏太极拳的是最初的太极拳,在其内部又划分为‘老架’和‘新架’两种架式。陈式太极拳从创始到现在不断地总结优化形成了两路拳套。第一路拳套共有八十三式,其主要招式是就是我们常说的太极缠丝劲,讲究刚柔并济,气劲贯于两手与足尖一动则内外俱动,拳路架子也不同,体弱身体有恙的人可以练习高架式,青壮年可以练习中架式;第二路拳套的原称为‘炮捶’,共有71式,它的主要招式特点是‘震脚’,讲究闪转腾挪,特点是爆发力强、气势雄壮、又快又猛。这路拳套只适合青壮年,身强力壮的人练习,所以流传并不广。
新架有两种,两种新架招式顺序与老架相同。第一种新架是由陈家沟武师陈有本在老架的基础上编创的,与老架不同的点是于它的架式要比老架的小,招式腾挪的范围也比老架的要小,去除了一些相较于老架难度较高的动作,在陈氏太极拳中老架被称为‘大圈拳’,这种新架被称为‘小圈拳’;第二种新架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清萍改创,特点是招式紧凑,动作幅度相对较小较慢,在学习到一定的深度上会逐渐加圈,以至于到后期会极为复杂。
在太极拳上可以倒映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太极拳也可以说是容纳了百家之长在一定程度上其本身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融合产物,是包括了武术,哲学,医学等等的综合融合体,在如今太极拳也成为了我国的‘国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太极拳,能够更加了解我们自己的璀璨的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