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世界各国海军都已发展成为重视民族传统的军种。各国海军都热衷于向世界展示自己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即使本国海军曾在历史上遭遇挫折也一定会强调挫折中的牺牲精神,以期使国人永志不忘。俄罗斯海军就坚持恢复使用帝俄时代的海军旗以显示俄罗斯海军的深厚底蕴,英国海军仍保留着大英帝国全盛时期那套复杂的海军礼仪,韩国海军用本国历史上名人命名舰艇......强调本国海军的历史底蕴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行为,正举国一致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中国自然不该脱离于这种国际大环境之外。
在中国海军的授剑仪式上使用中国传统刀剑更能体现民族性,强调人民海军的厚重底蕴。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强汉盛唐威服四海,以致于后世之君以使国威远迈汉唐为无上荣耀。汉剑、唐刀也可以被视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刀剑。那么为什么人民海军授剑仪式上使用是汉剑而非唐刀呢?唐刀实际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唐刀其实并不是某一种刀具的名称,而是隋唐时代四种刀具的统称。《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这四种刀具都属于广义上的唐刀,而狭义的唐刀一般是特指唐横刀。
刀和剑尽管有时混用,然而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兵器。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就表现在开刃上:单面开刃为刀,双面开刃为剑。同时剑身笔直,而刀身往往有弧度。这是两者在形质上的区别,同时两者在中国历史上所被赋予的文化意义也是不同的。中国是一个有着独特的剑文化的国家:尽管军人佩剑仪式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然而中国古代其实是有自己的佩剑传统的。《正义》上说:“春秋官吏各得带剑。”《晋书·舆服志》上载: “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惟朝带剑”。在冷兵器时代剑作为防身和作战的一种短兵器有“百刃之君”、“百兵之帅”的美誉。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和传承中剑经过侠士的武术化、道教的神化与儒家的写意洗炼已不再是单纯的兵器,而是被赋予了更多文化气质和中国特有的“侠义”崇拜,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地位、心态、风度以及它所包含的哲学意境,因此在国人心中占据着远非其他兵器所能望其项背的崇高地位。在中国古代用剑的一般都是士大夫阶层,而用刀的多是士卒衙役。佩剑更强调指挥性、礼仪性,而佩刀更强调实战性,通常佩刀的人要比佩剑的人地位低一些。甚至在武侠小说中一般也是大侠佩剑,而反派则多为佩刀。所以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君子侠义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