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侯爵,高20cm,宽16.2cm,重0.76kg
但上述情况不可一概而论。晋侯墓地M91共出土35件青铜礼器,其中鼎7件、簋5件,另有编钟7件。
该墓葬的年代在西周晚期,墓主人当为晋侯喜父。
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诸侯国君享用的青铜礼器与礼书关于西周礼器制度的记载大体接近,但普遍遵行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师酉簋,高22.9cm,宽32.8cm,重4.94kg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战乱频繁。与此同时,列国青铜器数量激增。
诸侯、卿大夫,甚至家臣,竞相铸造青铜器,以此显示权力和财富。
随着青铜礼器制度的破坏,青铜器的使用更加广泛,不仅限于王室和上层贵族,而是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凤鸟纹爵,西周中期,通高22cm,最宽17.1cm
位于安徽寿县的蔡侯墓出土青铜器486件。其中礼器和生活用器90余件,含镬鼎1件、升鼎7件、带盖鼎10件、簋8件、鬲8件,其他如簠、敦、豆、笾、方壶、缶、鉴、盘等均为偶数。
此外,出土乐器32件,含甬钟12件、编钟9件、编镈8件。关于墓主人属哪一代诸侯,尚存争议,而以昭侯申(前518—前491)说较为可信。
当时,作为小国的蔡国,介于相互争霸的吴、楚两大国之间,处境十分艰难。然而,蔡侯随葬的青铜礼器仍十分丰盛奢侈,僭越礼制若此,可见“礼崩乐坏”风气之烈。
微师耳尊,高25.7cm,宽23.2cm,重3.48kg
概言之,夏商周青铜礼器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初始、成制和衰亡的过程。
青铜礼器的品类、形制、纹饰乃至铸造工艺也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是夏商周青铜时代真实、精髓的缩影,为后世传留下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因而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近期热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