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各朝代的称呼,朝代丞相称呼大全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2 23:39:02

颜注曰:“相室,犹言相国,谓宰相也”!这些情况表明,在战国初年的赵、韩、魏,相室作为相国的前身,曾一度作过宰相的名称。

但是,家相与国相毕竟有所区别,使用同一称呼毕竟有所不便。

为了与原来的卿大夫家室之相区别开来,赵、韩、魏统治者立国不久,就将国家之相由相室改称“相国”(相邦)。

相国的职责是相诸侯国之事,相室的职责是相世族卿大夫家室之事,这样才名正言顺,各得其所。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进谏赵襄子的“相室”在《吕氏春秋·知度》中则称为“相国”,这一变化恐怕就是反映了由相室到相国转变的历史痕迹。

所以说,相国实由相室演变而来相国之制创始于赵、韩、魏,最早见于赵烈侯时代。

3、相邦还是相国?

《史记·赵世家》记载“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曰:‘寡人有爱,可以贵之乎?”

可见,在战国初年的三晋之赵已有相国的设置。此后,相国之制由三晋发展到两周(指战国时代分立后的东周与西周)、燕国以及匈奴、中山等少数民族政权。

在整个战国中后期,这些国家的辅政大臣均称为相国。试以赵国为例,除了赵烈侯之相国公仲连外,赵武灵王时又有“肥义为相国,赵惠文王时又“以相国印授乐毅”。从这些记载中可见从赵烈侯到赵王喜的整个战国时代,赵国之相均称为相国。

其他韩魏燕周等国也是如此。

如韩有相国公仲侈,《史记·周本纪》记载“(苏)代见韩相国”云云,魏国有相国长信侯,《战国策·魏策三》云:“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周国则“令其相国之秦”。

燕相国则如《战国策·秦策三》载秦客卿造谓穰侯曰,“…君欲成之,何不使人谓燕相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亦曰:“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此外,秦、匈奴、中山也有相国之官。

需要指出的是,文献中的“相国”一词,实际上均为相邦。因为现存文献大多经过汉人整理,改相邦为相国是为了避汉高祖刘邦之讳,因此,在目前出土的汉以前考古资料中,未见有相国之官,均称为相邦。

丞相各朝代的称呼,朝代丞相称呼大全(5)

如赵有相邦春平侯和相邦建信君,《小校经阁金文》卷十有春平侯与建那(信)君兵器,其铭文曰:

二年相邦春平侯矛。二年相邦春平侯剑。十七年相邦春平侯剑。

八年相邦建信君矛。八年相邦建信君剑。

其中,春平侯即《史记·赵世家》中的春平君,建信君即《战国策·赵策三》的建信君。

魏国相邦则见于云梦出土秦简。秦简中之《魏户律》云:“二十五闰再十二月丙午辛亥,告相邦。”

本律文尾附标题系为《魏律》,文中相邦则为魏相邦无疑。燕国相邦则见于“郾(燕)相邦剑”。

此外,传世的“匈奴相邦”玉印,证明匈奴有相邦之制。

1974年出土的中山王方壶铭文中有“相邦赒”,证明中山国也有相邦之制。

从上文所引证的资料看来,三晋、两周、燕等国在战国时代都是以相国(相邦)来命名其宰辅之臣的,很少有例外现象。

4、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肇始于战国时代的秦国。在战国时代,也只有秦的相职称为丞相,所以,秦国相制是不同于三晋相国制的另一种类型,即丞相制。

秦国从春秋时代开始形成了一种任用客卿的传统。

《史记·李斯列传》云: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美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到战国时代,秦国任用客卿更多,如秦孝公时代的商鞅、秦惠文王时的公孙衍等。这种客卿起初只相当于国王的私人顾问宾客,但是,客卿一旦受到国王的信任后,往往被任命为高官要职,权势很大,在秦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过相当大的作用。

秦国的丞相制度就是从这种客卿制度发展而来的。

丞相各朝代的称呼,朝代丞相称呼大全(6)

秦设立相职最早可追溯于秦惠文王以客卿张仪为相。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秦惠文王十年…惠王乃以张仪为相。”

考古资料中有“丞相义戟”,陈直先生考为秦丞相张仪所造。

又《七国考》引《蜀王本纪》云:“秦惠王欲伐蜀…后遣丞相张仪等将兵随石牛道伐蜀焉。”

如果“丞相义戟”和“丞相张仪等将兵随石牛道伐蜀”两条材料确实可靠的话,那么在惠文王时,秦已有丞相制度。

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在张仪之前,秦相当于相职的官员为大良造,又称上大造。

如《史记·商君列传》称“商君相秦”,而其正式官职则为大良造。

直到张仪相秦前不久的惠文王五年,晋人犀首当政,也为大良造。这时的大良造盖为秦国官爵未分、军政合职时的最高长官。

从张仪开始,秦国政权开始文武分职,张仪直接由客卿升为丞相,而没有担任过其他职务。此后的大良造则为军事最高长官,相当于列国将军。如秦昭王时,魏冉为相,白起为大良造。

至秦武王时,秦又确立了左、右丞相之制。

《史记·秦本纪》云:“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这是文献中关于秦置左右丞相最确切的记载。四川出土的青川木牍证实了这条记载。

牍文曰:

“二年十一月乙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戌(茂)、内史匽。”

据考,丞相戌即武王二年左丞相甘茂。左右丞相之关系即正副丞相,其中以左丞相为尊。

丞相各朝代的称呼,朝代丞相称呼大全(7)

如李斯为左丞相,冯去疾为右丞相。秦始皇会稽刻石则列李斯于前,曰:“丞相臣斯、臣去疾。”又,出土的李斯鼎铭文有“上丞相”之称,均可为证。

5、相国制与丞相制的区别

秦国的宰相制度虽以丞相制为主,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仿效三晋,间或采用相国制。

据文献记载,至迟从穰侯魏冉开始,秦已有相国之官。

《史记·穰侯列传》云:“昭王三十三年,穰侯为相国。”

金文有“十四年相邦冉造”戈和“二十一年相邦冉造”戈,即秦相邦魏冉所造。

此后,秦相国见于记载的则有范雎、吕不韦、相邦樛游、相邦肖等。除了相邦樛游和相邦肖事迹缺略外,其他如魏冉、范雎、吕不韦等均为秦国历史上权势显赫的名相。

所以,秦相国地位实高于丞相。故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大致言之,秦国相制,设丞相时则必为左、右二丞相,设相国时则只有一个为相国。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战国时代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相制,即相国(相邦)制和丞相制。其中秦国的丞相制在秦统一以后而被继承沿袭下来,而三晋的相国制随着六国的灭亡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丞相各朝代的称呼,朝代丞相称呼大全(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