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代诗人杜牧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流传千年,与无数首咏月叹月的佳句共同奠定了扬州“月亮城”的美称,也将这座传说纷纭的二十四桥推至众人面前。 一句“青山隐隐水迢迢”,道尽江南风景的婉约风致,也将杜牧与韩绰的时空距离展现出来。深秋之时别处一片萧瑟,江南却依旧风光旖旎,能写下“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杜牧,对扬州景物与私交甚笃的友人极为怀念,因此方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调侃和疑问:皎皎明月下,二十四桥仍在,韩绰又在哪里呢?
由瘦西湖东门缓步进入,五亭桥与白塔尽入眼帘,夜色之中灯影交错,水波荡漾,反倒更显出其造型秀美,色彩明媚。相比之下要寻觅二十四桥的芳踪,需沿着蜿蜒小道行至熙春台附近方能得见,小小巧巧,却引得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仅仅这座“二十四桥”的名称,就有多种解读。 二十四桥究竟是指二十四座桥还是一座桥呢?历代的辞典、诗词注解也都兼收两派之说,不敢轻易取舍。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给记者解读了二十四桥的四个不同版本: 第一种解释认为二十四桥就是24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中就详细考证了每座桥的名称地址,“扬州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已仅存八座了。
第二种解释认为,二十四桥也称“廿四桥”,是一座桥。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云:“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而红药桥出自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桥边红药”总不可能长在24座桥旁吧。关于这种解释,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称隋炀帝于某个月明之夜步出江都宫,在城外一座桥上见到24个美人月下吹箫,便将此桥命名为“二十四美人吹箫桥”,因为名称太长,才简化为“二十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