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酒初尝人易醉”·词意图
因为这样的特点而被人们称为绿酒,又因为这种酒在斟酌时会泛起细如蚁的泡沫,也称为称为“绿蚁”。后来,人们也把新酿出来的酒统称为“绿酒”、“蚁绿”。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诗中,就写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在《长命女》一词中,就写道:“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在回到词中,词人晏殊因为酒醉的缘故而沉沉入睡,这一过程词人只是轻描淡写,然后词人才写到“一枕小窗浓睡”,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描写,是要说明自己为何喝了少量的酒酒沉睡的原因。
宋代酒器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句虽然也写出了词人沉睡的原因,是因为喝了酒的缘故,但这很明显不是真正的原因所以说这一句是陪笔,也就是词人沉睡的次要原因。
喝了一点点酒为何这么容易就酒醉了,又为何沉睡,就像词人写的“一枕小窗浓睡”呢?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借酒消愁,反而容易醉酒。
所以说这时候词意就很明显了,此人因为闲愁才饮酒,因为有闲愁所以很容易醉酒,醉酒了之后就进入沉睡的状态了。在这样的叙事过程中,词意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下片。
“一枕小窗浓睡”·词意图
如果说上片是从昨晚的酒醉沉睡写起,那么下片写的是第二天日薄西山、词人睡醒时分的状态和景象。
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词中没有交待,也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的悠闲和神态的慵怠,词人心中的闲愁只是在最后一句中才有所反映。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这两句是词人的视角描写,就是词人睡醒了之后看到的庭院中的景象。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谢。
“紫薇朱槿花残”·词意图
词作上下两片中对庭院中景物的描写的视角是不同的,上片中秋风吹落梧桐树叶是词人从听觉方面进行的描写;下片中朱槿和紫薇花的凋零是词人从视觉方面进行的描写。
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时词人视角的转移,他没有再写朱槿和紫薇花,而是写庭院中的阑干,这样的视角转移是小范围的、小角度的。
由此也能看出词人此时睡醒之后闲适甚至慵懒的状态。这一句紧承上一句而来,还是静态景物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