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曾经写到“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错。”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很多著名诗人的经典作品都是在遭遇贬谪时期创作的。例如,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迎来了人生的创作高峰,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此外,辛弃疾在罢官闲居江西上饶期间创作的词作占了其全部词作的一半以上,而且佳作频出,例如《清平乐 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等等。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词是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公元1103年12 月,黄庭坚幸灾谤国之罪被贬至广西宜州。这首词就作于贬谪宜州的第二年。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乐。所以这首词就记录了黄庭坚生命的最后时光,道出了多少人走茶凉的人间凄凉。
清平乐 黄庭坚(宋)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词也是一首惜春词,但是与一般惜春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寻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但是,惜春只是表面的。在惜春背后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清醒认识:自己的人生已经走了尽头,已经没有可能再返回朝廷了。
对于自己的贬谪,很多朝中大臣都为他的遭遇惋惜,期待他能东山再起。但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因为朝局变幻莫测,终归会有政坛新星取代他的位置。到那个时候,原本苦苦思念自己的同僚,就会被新人的光芒吸引,忘却了被贬的自己,忘却了曾经的留念。
在这首词里,词人运用“春天归去”“寻春不到”来隐晦地说明了自己人生最后时光里的无限凄凉。春天的逝去就像是人生美好时光的逝去,无影无踪,绝对不会给人间留下一点痕迹。面对时光流逝,春光逝去,人还在苦苦痴恋,希望能找到春天的去向。
春天的踪迹并不是无人知晓,枝头的黄鹂就知道关于春天的一切,它听到了人们对春天的呼唤,也愿意满足人们的美好愿望,于是用它悦耳的啼鸣,反复交代着春天的去向,可是却没有人能够听懂它在唱些什么。
无人能解黄鹂,只是因为人与黄鹂语言不通吗?或许并非如此。只要心意相通,只要真情灌注,人总会在啼鸣里察觉到一些信息。问题在于,人真的希望春天回来吗?人真的会对春天无比痴情吗?失望的黄鹂鸟顺着风势飞过了一片蔷薇花丛。而蔷薇花是属于夏天的花朵。春天走了,还有夏天。人们才不会一直沉浸在春天逝去的感伤里。
因为,春天的离去并不意味着群芳全部凋零。到了夏天,会涌现属于更多更美的花朵与风景,人的目光也会很快被鲜花吸引,也就不会在意春天的离去了,也会忘记方才还在为春归无处觅而生的苦恼。冷暖莫过,人走茶凉,春天如此,黄庭坚亦如此,世人亦如此。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