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翻译,吾不知卿才略所乃至于此也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2-06 21:34:06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

译文:孟尝君名文,姓田氏。田文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

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

译文:田婴,是齐威王最小的儿子,即齐宣王的异母庶弟。田婴从齐威王在位时开始担任要职参与处理政事,期间还率军随成侯邹忌及田忌前往去攻打魏国救援韩国。

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

译文:后来成侯驺忌与田忌在齐威王面前争相邀宠,成侯驺忌设计陷害了田忌。田忌以此感到恐惧,便发动叛乱率军袭击齐国的边疆城邑,没有取得战果后,选择了逃亡。

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田忌以为将。

译文:恰巧此时正赶上齐威王去世,宣王即位,齐宣王得知成侯驺忌设计陷害田忌的事情后,于是重新召回田忌,重新任命田忌为将军。

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魏将庞涓。

译文:齐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联合率军攻打魏国,最终齐军在马陵大败魏军,此战还俘获了太子申,并*死了魏国的将军庞涓。

宣王七年,田婴使於韩、魏,韩、魏服於齐。婴与韩昭侯、魏惠王会齐宣王东阿南,盟而去。

译文:齐宣王七年,田婴出使韩、魏两国,并说服韩国和魏国归服于齐国。之后在田婴的斡旋下韩昭侯、魏惠王在东阿之南与齐宣王会盟,订立盟约后回国。

明年,复与梁惠王会甄。是岁,梁惠王卒。

译文:第二年,齐宣王又跟魏惠王在甄城会盟。这一年,魏惠王去世。

宣王九年,田婴相齐。齐宣王与魏襄王会徐州而相王也。楚威王闻之,怒田婴。

译文:齐宣王九年,田婴出任齐国相国。齐宣王与魏襄王在徐州会盟,并相互承认王号。楚威王得知这一信息后,对田婴的一番操作十分生气。

明年,楚伐败齐师於徐州,而使人逐田婴。田婴使张丑说楚威王,威王乃止。

译文:第二年,楚国出兵在徐州击败齐国,并派人追击田婴。田婴派张丑前往游说楚威王,楚威王才收兵回国。

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婴於薛。

译文:田婴在齐国任相国十一年,齐宣王去世后,齐愍王即位。齐愍王继位三年,愍王将薛邑封给了田婴。

初,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

译文:田婴一共有四十多个儿子。田婴一个地位不高的小妾为其生下儿子田文,田文出生于五月五日。

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於田婴。

译文: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不要把这个孩子养大。”可是田文的母亲却偷偷地将田文抚养长大。等田文成年后,田文的母亲通过自己的兄弟把儿子田文引见给了田婴。

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

译文:田婴怒骂田文的母亲说:“当初我让你扔掉这个孩子,你竟敢偷偷的将其养活,这是为什么?”

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

译文:田文叩头,接过父亲话头说:“父亲不养五月出生的儿子,是什么原因呢?”

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译文:田婴说:“五月出生的儿子,等长到门户一样高的时候,将会对其父母不利。”

文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将受命於户邪?”婴默然。

译文:田文说:“一个人的命运是受命于上天呢?还是受命于门户呢?”田婴听后沉默不语。

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忧焉。必受命於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译文:田文说:“如果是受命于上天,父亲忧虑又有什么用。如果是受命于门户,那么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说:“小子别说了。”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

译文:过了很久,田文找到机会问自己的父亲田婴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说:“叫孙子。”田文又问:“那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

译文:田婴说:“叫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田婴说:“这个就不知道了。”

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

译文:田文说:“父亲在齐国担任丞相执掌政权,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代君王了,齐国的领土没有扩大,而父亲的私家却积累了成千上万的财富,可是门下却看不到一个贤能的人。

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後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褐,仆妾馀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译文:儿子听说将帅家门一定能出将帅,宰相家门一定能出宰相。可现在父亲的后宫姬妾身穿绫罗绸缎,而门下的士人却连粗布衣服也穿不上;

今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

译文:父亲的奴婢仆从有吃不完的美味佳肴,而门下的士人却连糟糠之食也吃不饱。现在父亲还热衷于聚敛和收藏,想把财产遗留给自己都不知道的人,反而忘掉了国家的事业正一天天地衰败,儿子为此感到奇怪。”

於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於诸侯。

译文:田婴听完田文的建议后便重用了田文,安排田文主持家务,接待宾客。自从田文主持家务以来,每天都有宾客慕名前来投靠,田文的名声也因此传扬到诸侯之间。

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

译文:各国都派人前来请求薛公田婴将田文立为太子,田婴答应了立田文为薛邑太子的请求。田婴死后,谥号为靖郭君。

而文果代立於薛,是为孟尝君。

译文:田文继承了田婴的爵位,封号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译文: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国宾客以及因犯罪而流亡的亡命之徒,这些人都依附于孟尝君门下。孟尝君置产业优待这些宾客,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天下的士人都慕名前来投奔到孟尝君门下。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译文:孟尝君门下的食客多达数千人,这些慕名而来的门客无论出身贵贱,一律与田文平起平坐。

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後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译文:孟尝君接待宾客坐谈的时候,屏风后面都安排有侍从文书,负责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孟尝君询问宾客亲戚的住处。

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译文:等宾客走的时候,孟尝君早已派使者前去慰问宾客的亲戚,并赠送礼物给他们。孟尝君曾经招待客人在夜里吃饭,有一个人挡住了灯光。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

译文:一个门客因此生气,认为孟尝君与自己的饭菜不一样,便停下没吃,告辞离去。孟尝君站起来,端着自己的饭莱与他比较。

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译文:门客顿时感到羞愧,自刎而死。士人因此有很多人归附于孟尝君门下。孟尝君对前来投奔的门客来者不拒,都给予前来投奔的士人非常好的待遇。每个前来投奔的士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於齐,以求见孟尝君。

译文: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便先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以此请求孟尝君到秦国来面见自己。

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

译文:孟尝君准备前往秦国,宾客们都不劝孟尝君不要前往秦国,可是孟尝君不听。

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

译文:苏代对孟尝君说:“今天早晨我从外边来,见到木偶人和土偶人相互交谈。

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於土,败则归土。

译文:木偶人说:‘天下雨,你就会被雨水浇毁了。’土偶人说:‘我出生于泥土之中,毁坏了就回归泥土。

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

译文:现在天下雨的话,雨水把你冲走,不知道你会停留在什么地方。’

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译文:现在的秦国是如同虎狼一般的国家,可是君侯却要执意前往,如果不能回来,君侯能不被土偶人所耻笑吗?”孟尝君于是采纳了苏代的建议没有前往秦国。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

译文:齐愍王二十五年,齐愍王派孟尝君为使者出使秦国,秦昭王才得以见到孟尝君,秦昭王随即任命孟尝君为秦国相国。

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後秦,秦其危矣。”

译文:臣僚中有人劝说秦昭王道:“孟尝君的确很贤能,可是孟尝君出身齐国宗室,现在出任秦国的相国,以后他谋划国家大政方针时必定会先替齐国着想,然后才会考虑秦国的利益,这样的话秦国就危险了。”

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译文:秦昭王幡然醒悟,于是又罢免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然后秦昭王下令将孟尝君囚禁起来,计划除掉孟尝君。孟尝君知道自己处境危急,便派人前去求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

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译文:昭王的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孟尝君到了秦国后将其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

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

译文:孟尝君正为此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装成狗的模样盗东西的门客,说:“属下能帮君侯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

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译文:于是当夜这个门客化装成狗的模样,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盗出了孟尝君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东西拿回来后,孟尝君将其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

译文:宠妾得到东西后,兑现了承诺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最终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秦国,更换了出关凭证,改了姓名逃出城关。

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後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译文:夜半时分到达函谷关。孟尝君逃亡的同时,秦昭王后悔释放了孟尝君,再次派人前去寻找孟尝君,结果发现孟尝君已经逃走,秦昭王便立即派人驾车追赶孟尝君。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译文: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秦国法规规定鸡鸣时才能放来往人员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而万分着急,此时孟尝君宾客中有个人身份地位很低的门客有一项绝技,就是模仿鸡打鸣,这个门客一学鸡叫,附近的鸡也跟着啼叫起来,孟尝君趁机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

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後孟尝君出,乃还。

译文: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追击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便只好无功而返。

始孟尝君列此二人於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译文:当初,孟尝君收留这两个人做门客时,其门下的众多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与这种人为伍感到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最终还是靠着这两个人脱险。

自是之後,客皆服。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

译文: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地位身份的做法。孟尝君逃亡途经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之礼相待。

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译文: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孟尝君的风采,等真的见到孟尝君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身材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

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译文:孟尝君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随他同行的宾客跳下车来,砍*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译文:齐湣王因为自己派遣孟尝君出使秦国使其遇险而心存内疚。孟尝君回到齐国后,齐湣王就任命其为齐国相国,执掌国政。

孟尝君怨秦,将以齐为韩、魏攻楚,因与韩、魏攻秦,而借兵食於西周。

译文:孟尝君怨恨秦国,就任齐国相国后,孟尝君便以齐国曾帮助韩国、魏国攻打楚国为理由,联合韩国、魏国出兵攻打秦国,为此向西周借兵器和军粮。

苏代为西周谓曰:“君以齐为韩、魏攻楚九年,取宛、叶以北以彊韩、魏,今复攻秦以益之。

译文:苏代替西周游说孟尝君说:“君侯拿齐国的兵力帮助韩国、魏国攻打楚国达九年之久,取得了宛、叶以北的土地,结果使韩、魏两国实力大增,如今君侯再联合两国去攻打秦国就会越加增强了韩、魏的实力。

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齐危矣。韩、魏必轻齐畏秦,臣为君危之。

译文:那么韩国和魏国南边没有来自楚国的威胁,北边不用忧虑秦国,这样一来齐国就危险了。韩、魏两国强盛起来必定会轻视齐国而畏惧秦国,假若形成这样的局面臣实在是替君侯感到不安啊。

君不如令敝邑深合於秦,而君无攻,又无借兵食。

译文:君侯不如让西周与秦国交好,君侯不要进攻秦国,也不要向西周借兵器和粮食。

君临函谷而无攻,令敝邑以君之情谓秦昭王曰‘薛公必不破秦以彊韩、魏。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

译文:君侯只要把军队开临函谷关但不要进攻,让西周把君侯的意愿转告给秦昭王说:‘薛公一定不会攻破秦国来增强韩、魏两国的势力。薛公攻打秦国的目的,不过是想要大王责成楚国把东国的土地割给齐国,并请大王把楚怀王释放以此达成和解。’

君令敝邑以此惠秦,秦得无破而以东国自免也,秦必欲之。

译文:君侯让西周用这种方式给予秦国好处,不用劳师动众与秦国交战又能割走楚国的地盘保全了自己,秦国一定想这样做。

楚王得出,必德齐。齐得东国益彊,而薛世世无患矣。

译文:楚王能够获释,楚国方面也一定会感激齐国。齐国得到东国自然会日益强大,薛邑也可以世代没有忧患了。

秦不大弱,而处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薛公曰:“善。”

译文:秦国不会被过度削弱,而且处在韩国、魏国的西邻,韩、魏两国势必会更加依仗齐国。”孟尝君听了后,立即说:“好。”

因令韩、魏贺秦,使三国无攻,而不借兵食於西周矣。

译文:于是指使韩、魏向秦国道贺,避免了一场兵灾,使齐、韩、魏三国不再发兵进攻,齐国也不再向西周借兵器和军粮。

是时,楚怀王入秦,秦留之,故欲必出之。秦不果出楚怀王。

译文:这个时候,楚怀王已经到了秦国,秦国扣留了楚怀王,所以孟尝君一定要让秦国释放楚怀王。但是秦国并没有按照孟尝君的意愿来做。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译文:孟尝君在担任齐国相国期间,孟尝君的家臣魏子替孟尝君收缴封邑的赋税,往返多次却没有收到分毫赋税。

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

译文:孟尝君责问魏子,魏子回答说:“有个贤能的人,属下私下里把税收都给他了,因此没有把钱粮带回来。”孟尝君很生气,斥退了魏子。

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於齐湣王曰:“孟尝君将为乱。”

译文:过了几年,有人在齐愍王面前诋毁孟尝君说:“孟尝君要造反。”

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

译文:等到田甲劫持了齐愍王,齐愍王便怀疑孟尝君,孟尝君于是出逃。

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

译文:接受魏子粮食施舍的那个贤能之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说孟尝君不会作乱,请求用自己的生命担保,于是这人在王宫门前自刎而死来证明孟尝君的清白。

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

译文:齐愍王大惊,就派人跟踪调查,发现孟尝君果然没有谋反的迹象,于是再次召回孟尝君。

孟尝君因谢病,归老於薛。湣王许之。

译文:孟尝君借机说自己有病在身,告老回到薛邑。齐愍王批准了孟尝君的请求。

其後,秦亡将吕礼相齐,欲困苏代。

译文:在此之后,秦国流亡的将领吕礼到齐国出任相国之职,计划陷害苏代,使其陷入困窘之中。

代乃谓孟尝君曰:“周最於齐,至厚也,而齐王逐之,而听亲弗相吕礼者,欲取秦也。

译文:苏代就劝孟尝君说:“周最对于齐国来说,是忠厚到极点的人臣了,然而齐王却驱逐了他,并听从亲弗的建议,任用吕礼为相国,其目的是想取信于秦国。

齐、秦合,则亲弗与吕礼重矣。有用,齐、秦必轻君。

译文:如果齐、秦两国联合,那么亲弗和吕礼就会受到重用了。有了可用之人,齐、秦两国一定会看不上君侯了。

君不如急北兵,趋赵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变。

译文:君侯不如赶快派兵北上,攻打赵国来促使秦国和魏国讲和,然后召回周最,这样既显示了君侯的厚道,又可以挽回齐王的信誉,还能防止天下的时局发生变乱。

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

译文:齐国没有秦国的挑战,那么天下就会归附齐国,亲弗一定会逃亡的,那么齐王还能跟谁来共商国家大事呢!”

於是孟尝君从其计,而吕礼嫉害於孟尝君。

译文:于是孟尝君听从苏代的建议,吕礼因此嫉妒并打算加害孟尝君。

孟尝君惧,乃遗秦相穰侯魏厓书曰:“吾闻秦欲以吕礼收齐,齐,天下之彊国也,子必轻矣。

译文:孟尝君因此感到畏惧,于是送信给秦国相国穰侯魏冉说:“我听说秦国计划借吕礼来结交齐国,齐国,是天下的强国,两国一旦结盟相邦就一定不能被重视了。

齐秦相取以临三晋,吕礼必并相矣,是子通齐以重吕礼也。

译文:齐国和秦国相互联合来对付三晋,吕礼就一定会兼任齐、秦两国的相国,这是相邦联合齐国来提高吕礼的地位啊。

若齐免於天下之兵,其雠子必深矣。子不如劝秦王伐齐。齐破,吾请以所得封子。

译文:如果齐国躲避了天下的兵祸,吕礼对相邦的仇恨一定会加深。相邦不如劝说秦王出兵进攻齐国。齐国战败了,我就会请求秦王把所得到的土地封赏给相邦。

齐破,秦畏晋之彊,秦必重子以取晋。晋国敝於齐而畏秦,晋必重子以取秦。

译文:齐国战败了,秦国担心三晋强大,秦王一定重用相邦去交好三晋。三晋曾被齐国挫败并畏惧秦国,三晋一定会讨好相邦来交好秦国。

是子破齐以为功,挟晋以为重;是子破齐定封,秦、晋交重子。

译文:这样相邦打败齐国创建功勋,又倚仗三晋而受到重用;相邦打败齐国扩充封地,秦国和三晋就会争相器重相邦。

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於是穰侯言於秦昭王伐齐,而吕礼亡。

译文:如果齐国没有被打败,吕礼再次受到重用的话,相邦的处境一定会非常窘迫了。”于是穰侯建议秦昭王出兵攻打齐国,结果吕礼便选择了逃亡。

後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

译文:后来齐愍王出兵攻灭宋国,齐愍王也因此变得更加骄横,齐愍王计划除掉孟尝君。

魏昭王以为相,西合於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

译文:孟尝君感到害怕,便逃到魏国。魏昭王任用其为相国,同时派其与秦国和赵国联合,与燕国共同谋划击破齐国。齐愍王逃亡到莒县,最后死在莒县。

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於诸侯,无所属。

译文:齐襄王即位后,而孟尝君的薛邑在诸侯之间保持中立,不归属于任何一方。

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

译文:齐襄王刚刚即位,畏惧孟尝君,就与其交好,再次亲近薛公。田文死后,谥号为孟尝君。

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後也。

译文:孟尝君死后他的儿子们争夺继承权,然后齐国和魏国共同出兵灭掉了薛邑。孟尝君自此断绝了子嗣,没有后代了。

初,冯驩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

译文:当初,冯驩听说孟尝君喜好结交宾客,就穿着草鞋来见孟尝君。

孟尝君曰;“先生远辱,何以教文也?”冯驩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於君。”

译文:孟尝君问:“先生远道前来,有什么要指教我的吗?”冯驩说:“听说君侯好客,因为我太穷了所以来投奔君侯。”

孟尝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

译文:孟尝君将冯驩安排在下等客舍住了十天,孟尝君问舍长说:“客人都做了那些事?”

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译文:舍长回答说:“冯先生很穷,好像只有一把剑而已,又用草绳系着剑柄。他敲打着那把剑唱道‘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

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

译文:孟尝君把他安排到中等客舍居住,并给他安排了有鱼的饭食。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舍长。

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

译文:舍长回答说:“客人又敲打着剑唱道‘长剑回去吧,出行没有车’。”孟尝君把他又安排到上等客舍,使其出入乘坐马车。

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不悦。

译文: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舍长。舍长回答说:“先生又曾敲打着剑唱道‘长剑回去吧,没办法养家’。”孟尝君听完后不高兴了。

居期年,冯驩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於薛。其食客三千人。

译文:过了一年,冯驩没有再说什么。孟尝君当时在齐国担任相国,在薛邑受封一万户,门下的食客有三千人。

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於薛。岁馀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译文:封邑的收入已不足以用来供养门客,孟尝君便安排人到薛邑放债。一年多了也没有收回债款,借债的人大多不能还给他利息,门客的供养费用已经严重不足。

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於薛者?”

译文:孟尝君为此感到担忧,问左右侍从:“什么人可以派去收回薛邑的债款?”

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译文:客舍的舍长说:“住在上等客舍的客人冯先生从外表看,能说会道,比较年长,没有别的技能,可以让他去收债。”

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馀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於薛。

译文:孟尝君便召冯驩来见自己,向冯驩请教说:“宾客不知道我不贤能,光临我门下的有三千多人,可现在封邑的收入不够用来供养宾客,所以在薛邑放债赚取利息。

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原先生责之。”冯驩曰;“诺。”

译文:薛邑这一年没什么收入,民众不太愿意偿还利息。现在门客的供养恐怕不足以供应,希望先生能为我前去催促他们还债。”冯驩说:“好的。”

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

译文:冯驩辞行,到了薛邑,就召集向孟尝君借钱的人都来开会,收到利息十万钱。

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

译文:冯驩就多酿酒,买了头肥牛,召集借钱的人,能还利息的都来,不能还利息的也来,都拿着借钱的债券来验证。

齐为会,日*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译文:人到齐后开会,当天*牛摆酒。酒喝得正酣的时候,他拿着债券到大家面前验证,能还利息的,就约定期限;因为贫穷不能还利息的,就把他们的债券拿来烧掉。

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

译文:冯驩说:“孟尝君借钱给大家的原因,是为了让没有钱的民众能够用这些钱维持生计;

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

译文:要求偿还利息的原因,是由于自己没有办法供养门客了。现在富裕的约定还债期限,贫穷的烧掉债券废除债务。

诸君彊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译文:各位请尽情吃喝。有这样的君主,怎么能够辜负他啊!”在坐的人都起身,拜了两拜。

孟尝君闻冯驩烧券书,怒而使使召驩。

译文:孟尝君听说冯驩烧掉债券的事后,生气地派使者去召回冯驩。

驩至,孟尝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贷钱於薛。

译文:冯驩到了,孟尝君说:“我有食客三千人,所以在薛邑放债。

文奉邑少,而民尚多不以时与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请先生收责之。

译文:我的封邑收入少,而且民众大多不能按时偿还利息,门客的供养可能无法保证,因此请先生去催促他们还债。

闻先生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

译文:我听说先生得到钱之后,就用来准备了很多牛肉和酒水,并且烧掉了债券,为什么?”

冯驩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馀不足。有馀者,为要期。

译文:冯驩说:“是的。不准备很多牛肉和酒水,就不可能把人都召来开会,更无法知道他们哪些人经济宽裕哪些人手头紧。经济宽裕的人,跟他们约定期限。

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

译文:手头紧的人,即使守着他们催促十年,也只能让利息越积越多,催逼得急了,他们就会通过逃亡来免除债务。

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译文:如果太急,他们最终也无法偿还,对上就会认为君侯贪图小利不爱士民,对下则百姓有弃君赖债的名声,这不是用来勉励士人和民众、彰显君侯声望的办法。

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译文:烧掉没有用的债券,放弃不可得的虚帐,让薛邑的民众亲近君侯,并彰显君侯的好名声,君侯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孟尝君听完后于是拍手感谢冯驩。

齐王惑於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

译文:秦国和楚国诋毁孟尝君,说孟尝君的声望高于自己的君主,并且独揽齐国的大权,齐愍王受到迷惑,于是罢免了孟尝君。

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

译文:众门客见到孟尝君被罢免,都离开了孟尝君。

冯驩曰:“借臣车一乘,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於国而奉邑益广,可乎?”孟尝君乃约车币而遣之。

译文:冯驩对孟尝君说:“请君侯借给属下一辆车,让属下前往秦国,属下一定会让君侯能在国内重新受到重视,而且封邑得以扩大,可以吗?”孟尝君于是准备了车子和礼物,派冯驩出使秦国。

冯驩乃西说秦王曰:“天下之游士冯轼结靷西入秦者,无不欲彊秦而弱齐;

译文:冯驩西入秦国游说秦昭王道:“天下的游说之士驾车西行来到秦国的,没有人不想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衰弱;

冯轼结靷东入齐者,无不欲彊齐而弱秦。此雄雌之国也,势不两立为雄,雄者得天下矣。”

译文:驾车东行前往齐国的,没有人不想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衰弱。这是两个实力不分上下的国家,就形势看来,是不可能并立称雄的,称雄的就可以统一天下。”

秦王跽而问之曰:“何以使秦无为雌而可?”

译文:秦昭王听完后起身长跪问他说:“怎么做能使秦国立于不败之地呢?”

冯驩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秦王曰:“闻之。”

译文:冯驩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免孟尝君的事情了吧?”秦昭王说:“听说了。”

冯驩曰:“使齐重於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

译文:冯驩说:“使齐国受到天下重视的人是孟尝君。现在齐王因为谗言就罢免了他,他心里有怨恨,一定会背弃齐国;

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岂直为雄也!

译文:如果他背弃齐国来到秦国,那么他一定会把齐国的国情、人际关系的内幕全部告诉秦国,那么大王就可以得到齐国的土地了,何止是称雄呢!

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

译文:大王赶快派人装载着礼物暗地里迎接孟尝君,不可以错过这个大好时机啊。

如有齐觉悟,复用孟尝君,则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译文:如果齐王醒悟了,再次重用孟尝君,那么胜败属于谁就不能预料了。”秦昭王非常高兴,于是派出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

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天下之游士冯轼结靷东入齐者,无不欲彊齐而弱秦者;

译文:冯驩辞别秦昭王先走了,到了齐国,游说齐愍王道:“天下的游说之士驾车东行来到齐国的,没有人不想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衰弱;

冯轼结靷西入秦者,无不欲彊秦而弱齐者。夫秦齐雄雌之国,秦彊则齐弱矣,此势不两雄。

译文:驾车西行前往秦国的,没有人不想秦国强大,而齐国衰弱。秦国和齐国是不分上下的国家,如果秦国变强了那么齐国就变弱了,这种形势注定两国不能并立称雄。

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译文:现在我私下里打听到秦国派使者用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

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秦为雄而齐为雌,雌则临淄、即墨危矣。

译文:孟尝君不西行就算了,如果西行担任秦国的相国,那么天下就会归于秦国了,秦国称雄,而齐国居其下,这样一来,临菑和即墨就危险了。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而益与之邑以谢之?孟尝君必喜而受之。

译文:大王为什么不抢在秦国使者到来之前,重新起用孟尝君你,并且扩充孟尝君的封地,以此向孟尝君表示歉意呢?这样孟尝君一定会高兴地接受。

秦虽彊国,岂可以请人相而迎之哉!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彊之略。”齐王曰:“善。”

译文:秦国虽然是一个强国,怎么会聘请别国的人做丞相并来迎接他呢!挫败秦国的阴谋,从而断绝秦国称霸的策略。”齐愍王说:“很好。”

乃使人至境候秦使。秦使车適入齐境,使还驰告之,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译文:于是派人到边境等候秦国的使者。秦国使者的马车刚进入齐国境内,使者就快马回报,齐愍王立马召见孟尝君,并恢复了孟尝君的相国之位,把他原来封邑还给了他,还增加一千户。

秦之使者闻孟尝君复相齐,还车而去矣。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

译文:秦国的使者听说孟尝君再次担任齐国的丞相,便回了秦国。自从齐愍王罢免孟尝君以后,众门客都离孟尝君而去。

後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馀人,先生所知也。

译文:后来齐愍王召见孟尝君,恢复了他的官职,冯驩来迎接孟尝君。还没到达府第,孟尝君长叹说:“我一向喜好结交宾客,对待宾客不敢有半点差错,投入我门下的食客有三千多人,先生是知道的。

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

译文:可是这些门客看见我被罢免,都弃我而离去,没有回头看我一眼。现在仰赖先生得以恢复官职,这些门客又有什么脸面再来见我呢?

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

译文:如果有再来见我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狠狠地羞辱他。”冯驩挽着缰绳下车跪拜。

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

译文:孟尝君下车扶起冯驩,说:“先生在替这些门客道歉吗?”

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

译文:冯驩说:“不是替门客道歉,是为君侯你说错的话。万物都有各自发展的结果,事务也有固定的规律,君侯明白了吗?”

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

译文:孟尝君说:“恕我愚钝不明白先生在说什么。”冯驩说:“活着的东西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就是万物各自的结果;

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

译文:富贵的人有很多门客,贫贱的人很少有朋友,这就是事情固有的规律。君侯难道没见过那些赶集的人吗?天一亮,侧身夺门冲进市场;

日暮之後,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译文:傍晚以后,经过市场的人甩着胳膊离开,都不回头看一眼。他们不是喜欢早晨而讨厌傍晚,而是所期待的商品已经不在那里了。

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原君遇客如故。”

译文:现在君侯失去相位,宾客都离去了,不值得因此埋怨士人并白白地断绝宾客的门路。希望君侯像以前一样对待他们。”

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译文:孟尝君拜了两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教诲。听到先生的话,怎么敢不接受教导呢。”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

译文:太史公说:我曾经路过薛邑,那里的市井小民大多是些残暴的少年,这与邹国和鲁国的儒雅民风不一样。

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馀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译文:我询问其中的原因,他们说:“孟尝君招揽天下游侠,而作乱犯法的亡命之徒随着来到薛邑的大概有六万多家。”世间传闻孟尝君喜好结交宾客而沾沾自喜,看来是名不虚传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