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父与女》,是由荷兰动画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执导最成功的一部动画短片,荣获了第73届奥斯卡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和第5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动画短片奖两项大奖,豆瓣评分稳居9.2分,是豆瓣评分最高二十部短片中的NO.4。
影片讲述了女孩在父亲离开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来到湖畔,等待父亲的出现。在等待中,女孩经历了自己的一生。最后,成为耄耋老人的女儿也走向了父亲离开的地方。
短片以古典音乐为配乐,运用素描质感的笔触,忽略人物表情,用动作代替语言,从普通的生活情节出发,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人类最纯美的感情,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卷唯美写意的诗意画卷,寂寞却温暖,又饱含哲思。
在观看这部短片时,人们往往看到的是父爱的伟大和生命的真谛,而忽视女孩的成长。这是女孩的一生,是女孩从父亲离开后到自己离世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女孩的心理不断变化,由不懂到懂得,由痛苦到幸福,这是“痛”与“爱”共同书写的成长。
01女孩心理阶段的情感变化德国电影理论家鲁·爱因汉姆在其著作《电影作为艺术》中写道:“电影在时间与空间方面所享有的自由却远比戏剧大。“
正如爱因汉姆所说,一部优质的影片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其所表达的故事剧情,可以在观众的想象中,变得更加完整,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理解。如果按照心理变化来分类,女孩的10个人生阶段,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时期。
1、懵懂时期(1-4阶段):从无聊到失落
在第一阶段,幼年的女孩和父亲一起骑着单车来到湖边。看着父亲离开,女孩等不了了,便骑着单车回去了。在第二到第四阶段,女孩沿着原路来到湖边,向父亲离去的地方眺望,之后又沿着原路返回。
在这个时期,女孩由幼年逐渐成长为少女,她对父亲的离开,心理的变化是:无聊—欢快—轻松—失落。
起初,女孩不理解父亲的离开,以为父亲只是走远了,总有一天会回来,所以,她会日复一日地到湖边眺望,期盼父亲的回归。然而,这种期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了耐心,因而,在第四阶段,女孩失落地回去了。或许,这个时候的女孩,对父亲的离别产生了懵懂的理解。
2、感悟时期(5-7阶段):从期盼到依存
从第五阶段开始,女孩长大了,她不再是孤独一人的。这个时期的女孩,对于父亲的感觉开始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期盼,变成了告别与诉说。
每一次在湖边停驻或眺望,女孩都在向父亲诉说着,有了朋友、男友、丈夫儿女的陪伴,即使没有父亲,自己的心里也不再孤单。这就是人格心理学所说的“移情”——人们往往会对于那些在孩提时代,在心理上,最先给予他们爱的人的感情进行移情。因为移情,女孩对父亲的期盼,转移到了朋友、男友、丈夫儿女的身上,逐渐变成了情感“依存”。
3、怀念时期(8-10阶段):从孤独到洒脱
到了第八阶段,我们会发现,女孩再次变成了独自一人。这个时期的女孩,处于孩子成人后的中老年时期,缺少了家人的陪伴,女孩再次变得孤独。
这时,她对父亲的感觉,没有了懵懂时期的期盼,也没有了感悟时期的”移情“,有的只是在经历了人生起伏之后的洒脱。她明白自己即将沿着父亲的路走下去,因此,在湖边,她的眺望,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体悟。最后,成为耄耋老人的女孩,躺在父亲所乘的小船上静静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