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多金又风流的宋朝,留给世人的不仅仅只有杯酒释兵权的重文轻武和那些无数风流倜傥又销金的绝世文人,更重要的是那份来自于文化传承和生活百态的自信。
两宋作为古代历史上教育发展最为充满活力的时代,不仅在于书院的众多,而是在于其努力促使儒学文化的形成。宋明理学是自唐朝包容并蓄文化的形成以来,又一种国学传统文化的巅峰。例如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以欧阳修、苏轼父子三人为代表的的宋人就占据了大部分。证明了宋词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文学性已经在融入了宋朝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妇女儿童还是在外攻伐的武将,人人都在孜孜不倦的读书。
先从儿童说起,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好基友黄庭坚,自小就聪颖过人,五岁识千字,七岁背唐诗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他舅舅有一次来黄庭坚家,用书架上的书架问他,他竟然没有不知道的,堪称神童的典范。还有一位神童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都听过吧,又是一位聪明且机智的神童。
当时神童并非多是出于家庭的教导,而在官府的倡导下,科举还出现了童子科,虽然童子科承袭于唐代。但宋代的童子科,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在于皇帝往往会亲自考试。例如著名的宰相杨亿、晏殊等人。而并非所有的神童都会经过皇帝的考试,而是分为上中三等分别进行考试。最重要的是凡15岁以下的少年只要能背诗作赋都可以参加科举。这些完全跟教育是分不开的,当时提倡一句话叫做:教之在幼。就是跟现在的“教育从娃娃抓起”意思是差不多的。
而在宋朝有才学的女子更是不少,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更是无出其右,其词不仅仅有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还有对国家命运的忧愁,这样一个有文化的女文学家必然是出自家学的教导,其本身的成长环境绝对是文化熏陶极为厚重的。而作为秦淮河畔的烟花女子来说,做得一首好词更易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对提高自己的身价是也极有好处的。
虽然在宋代针对妇女的“三从四德”逐渐加重,当时为了更好的灌输忠贞思想,必须也得建立在妇女识字的基础上,否则就是徒劳无功的。试想一下,就连岳飞的母亲都深明大义,在其背后刺下精忠报国四字。难道不能说明宋朝对教育的重视吗。
受重文轻武的国策影响,宋朝的武人重视被文人压着一头,因此他们不得不得拿起书本,把自己也变成文人,试图去改变这种“歧视”。范仲淹曾教导狄青读春秋左传,并对他说,将帅如果不对历史熟记于心的话,不过只是一届匹夫罢了。而岳飞更是兵书从不离手,一首满江红传遍大江南北,豪情壮志令人动容。岳飞虽然很早就投军,身经百战的同时也练得一手好字。是正真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因此在宋朝那个特殊的时代,经济的繁华和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使得教育文化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而文化的传承跟活字印刷术更是息息相关。总之对于世人印象中那个孱弱的宋朝来说,如此新兴的教育理念实在为世人所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