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8年,北宋大臣苏颂被要求担任朝贺辽太后的生辰使,前往陌生的北方过度。他也从最初的恐惧、质疑,逐步转为享受,并因此改变了很多固有想法。由他留下的《使辽诗》,就也成记录这段旅途的宝贵资料。
迟疑和恐惧
苏颂是少数几位能长期出访辽国的北宋官员
苏颂从开封出发后,首先需要经由滑州、相州和雄州,到达宋辽边境的白沟驿。直到越过白沟河,才算是正式踏入对方地界境。在那里,他很容易想到许多自己没未经历过的不愉快事情。比如功亏一篑的雍熙北伐惨败和迟迟不能收回的符号性故土。在经过古北口时,他又看到边境上的杨业庙,发现有当地村民依旧在进行祭拜。自己也不禁动容,上前送上祭品并点燃香火。
在辽国境内,苏颂找不到那种带有里程的地标。所以,沿途道路明显缺乏维护,在风沙过地时如同潮涨潮落,连头顶的日光都显得惨淡。由于吃了沙子 西北风的异域套餐,这位士大夫又追思起历史上两国历史上的边境冲突。所有的一切不禁都让苏颂非常担心:这种环境养育出的契丹人,究竟是怎样一群青面獠牙的嗜血生番?!
进入辽国后 苏颂很快就受到异域文化冲击
还是在前往南京-幽州的陆上,苏颂看许多契丹人的毡房,星星点点地分布在水草丰美之地。汉人和奚人依旧以定居和种地为生。但很明显,从小就食肉饮奶的契丹人比后两者更加强横,牛羊也更加肥壮。要不是一路上有辽国官吏护送,这些人恐怕不会对他那么客气。面对沿途的各类自然风光,他也天天想着当年属于诸夏燕国的领土、汉唐的旧疆域,现在愣是成了牧民牧马之地。
对于此行的目的地,苏颂觉得可能就是一个布满了毡房和羊群的大号土围子。不过,接下来的经历会让刻板印象被彻底打破。他将惊讶于辽国文化程度远高于自己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