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写大孤山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过小孤山大孤山的对比手法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2-26 02:14:39

揭傒斯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揭傒斯是元代一大才子,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虞集称其“如美女簪花”。即便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改变之后,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并未忘怀,形诸于诗文的仍然不少。平生清俭,文章严整简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有《揭文安公集》。

作者写大孤山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过小孤山大孤山的对比手法(1)

1.《寒夜作》

揭傒斯〔元代〕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疏星散布在霜空里凝结不动,朦胧月色下草木湿湿润润。旅居在客店中辗转难眠,正是万籁俱寂时,听得那一片枯叶落地的声音。

这首诗,描写了人在他乡的无奈与悲凉,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联系到作者由宋入元,有改朝换代后的不适,“虚馆人不眠”,还为官有朝不保夕之感,“时闻一叶落”,也在诗中隐隐表现出来。

2.《画鸭》

揭傒斯 〔元代〕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生长, 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渐渐成长起来。满身细密的绒毛已经能辨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不停地“鸭鸭”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了。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画着小鸭、嫩草等等景物。画尽管画得栩栩如生,但它是静的,无声。把静的画面用诗的形式写出它的动来,把无声之物赋予它以应有的声音,这就要看题画者的艺术才能了。

作者写大孤山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过小孤山大孤山的对比手法(2)

3.《秋雁》

揭傒斯 〔元代〕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寒冷的时候就去江南吧,那里很是温暖,饥饿的时候就去江南吧,那里可以吃的很饱。不要说江南的不好,一定要说江南的好。

这首诗写出了当时民族间的矛盾。此诗暗讽蒙古统治者一面掠夺南人的财富一面又歧视南人的行径,是元代中期罕见的讽刺之作。

4.《和欧阳南阳月夜思》

揭傒斯 〔元代〕

月出照中园,邻家犹未眠。

不嫌风露冷,看到树阴圆。

“月出照中园,邻家犹未眠。”诗句很平常,却展现出一幅月满中天、人家灯火明灭的深夜情景。既然已经夜深,为什么“邻家”还不息灯就寝呢?能见“邻家”未眠,可知作者也未眠,作者同样满怀月夜之思也就在不言之中了。

“不嫌风露冷,看到树阴圆。”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邻家”苦苦思恋的情景。只见“她(或他)”痴痴地立在门外,两眼盯着月亮,就这样一动不动,一直到月亮已经升到树梢顶端,显得又大又圆,还是那么呆呆地站着,也不管深夜的风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这种苦情痴态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作者写大孤山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过小孤山大孤山的对比手法(3)

5.《别武昌》

揭傒斯 〔元代〕

欲归常恨迟,将行反愁遽。

残年念骨肉,久客多亲故。

伫立望江波,江波正东注。

要归家时,总是为那踏上归途的日子来得太迟而怨恨;临到即将出发了,却又为这一天来得太快而发愁。

岁暮了,想到骨肉至亲在家乡盼着团聚,客居久了,异土的新知已成为难舍难分的故交。伫立遥望着江波,此时的江波正滔滔地向东流注、归途已经通畅无阻了

6.《女儿浦歌二首 其二》

揭傒斯 〔元代〕

大孤山前女儿湾,大孤山下浪如山。

山前日日风和雨,山下舟船自往还。

“大孤山前女儿湾,大孤山下浪如山。”诗人以平易流畅的语言,写山前浦口巨浪滔滔,足使行人望而生畏;而“山前”的“风和雨”更为行人增添了几倍的困难,何况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又是“日日”如此;要从这里通过,简直令人连想都不敢想了。

“山下舟船自往还。”自往还,自往自还。也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愿往即往,愿还即还,全不将大浪、狂风、骤雨放在眼里。这是何等的气概 !诗人用民歌体描写大孤山下的船民,不管风浪如何险恶,总是无所畏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刚毅勇敢。

作者写大孤山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过小孤山大孤山的对比手法(4)

7.《归舟》

揭傒斯 〔元代〕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春回大地水中的小洲已葱翠碧绿,春风细雨中只我一人独自归家。船只在中流乘风破浪而下,两岸青山不断向后移行。在那古老的木郎庙上空,成群的乌鸦盘旋聒噪,争夺着祭品;水神祠中,香烟缭绕,祭祀的人们川流不息。恰似一阵巨浪拍打船舷,不禁使人趔趄踉跄,幸好所乘之舟乃大舸,尚不至有倾覆之虞。

这首诗前六句一泻而下,句句是景,且浑和充沛,流韵天然,气势开阔;尾联出句仍以景语作过渡,对句从“波浪”二字上发议论,含意双关,使诗戛然而止,明快截决,没有力挽千钧的笔力是难以办得到的。

8.《梦武昌》

揭傒斯 〔元代〕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鼓角沈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一梦回到黄鹤楼跟鹦鹉洲,又同昔日那般游玩了一番。苍山深入到三湘的大路间,落日铺满了七泽的水面。傍晚城头鼓角声齐响,遥传四方、撼动大地;人们系舟江浜之时,千帆万樯排列得高下参差,令人目不暇接。昔日朋友虽然都在但因分散而难聚首,只能独自面向南池看那白鸥嬉戏。

这首诗抒写了武昌的山川之壮美以及风土之奇异,表达了作者对故土与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瑰丽,风格凝重,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作者写大孤山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过小孤山大孤山的对比手法(5)

9.《送张真人归上清》

揭傒斯 〔元代〕

闭户京城昼懒开,初闻北觐却南回。

冯夷击鼓乘龙出,王子吹笙跨鹤来。

囊里天书明日月,匣中神剑閟风雷。

回瞻魏阙红云拥,应在山中看早梅。

诗首联即替张天师占尽身份。写他闭户京城,不接俗客,显得他道行高深,自尊自重,而用“北觐”二字,说他进京是为见皇帝而来。颔联是名句,以对仗工整、用典贴切著称。水神冯夷击鼓乘龙以迎天师法驾,仙人王子乔跨鹤吹笙同气相求,以夸张的手法写张天师驭神驱鬼,参鬼神不测之机,掌造物无尽之化。

以下归到张天师自己,袖藏天书,腰匣神剑,显示他的崇高地位与深奥法术。最后言天师归到龙虎山,在庄严的道宫里逍遥自得,赏梅清修,回视帝京繁华,红尘扰攘,别有一番天地。

10.《重饯李九时毅赋得南楼月》

揭傒斯 〔元代〕

娟娟临古戍,晃晃辞烟树。

寒通云梦深,白映苍祠莫。

胡床看逾近,楚酒愁难驻。

雁背欲成霜,林梢初泫露。

故人明夜泊,相望定何处?

且照东湖归,行送归舟去。

一轮明月辞别如烟的树丛,轻轻跳到天上,娟娟的月光,洒满古时的战场。月色的寒凉摇荡云梦的波光,古祠苍莽,夜色中点点白亮。独坐胡床望月,明月走近身旁,一杯楚酒浇愁,愁却更长。大雁被寒月抹上一身白霜,远处的树梢也似有白露滴淌。故人的小舟载着一帆月光,遥遥相望在什么地方呢?我愿化作明月把前方归路照亮,伴着故人走向远方。

诗的前八句写月出及月色,一开始便紧紧捕捉月亮以切题,以写了月亮之妩媚、光明,然后写月亮照着武昌城外的景象,将近景与远景相连,引出离愁别绪;后四句写离别,以月为关合,将月与情相结;表达了诗人对挚友的难舍之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