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日本人还喜欢日本优衣库的是什么人?
答案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
根据优衣库官网的数据显示,2020年8月底,优衣库中国门店数量达到767家,首次超过日本国内的直营店764家。
2018,2019年天猫发布的双十一男装成交排行,优衣库连续两年排第一。
在淘宝上买衣服,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很多品牌的单款衣服来讲,一个月有个几十上百件销量的已经算是不错,但是优衣库的单款销量往往是大几千甚至上万件。
偶尔遇上换季打折,很多款式下手慢很快就没有了。
尤其是男款,反正偏中性,男的女的都可以穿,所以一些小号经常断码。
为什么优衣库在中国这么受欢迎呢?它在中国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 成功原因之一: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从降质量保低价,到提价格保质量
优衣库第一家中国门店,于2002年9月在上海开业,这比H&M与Zara进入中国市场提早了四到五年。
但是最终的效果,套用一句俗话来讲,就是起了个大早,赶来个晚集。
因为那个年代中国的潮流还体会不到优衣库好在哪里。
那时候的流行的不是优衣库,而是各种运动服饰。
比如80年代出生的的那一代人,家里有钱的穿阿迪达斯、耐克;没钱的穿李宁,安踏;再不济一双回力还是要的。
又或者是美特斯邦威,唐狮这些色彩斑斓的休闲服饰。
而款式简单,样式少的优衣库与这些格格不入。
这与优衣库最初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也有关系,优衣库最初对于其在中国市场的定位出现了偏差。
当时优衣库在中国被定位为“大众品牌”,与其于日本市场定位一致。
为迎合这一定位,将优衣库价格拉低。
为把价格降下来,中国市场的产品面料全部改过标准,使得产品品质与日本市场差距明显。
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合资车厂商,不明摆着欺负人吗?
因为这些原因,早期的优衣库在国内市场一直亏损。
长期的亏损迫使优衣库重新思考优衣库在中国的品牌定位。
在新的中国区负责人上任之后,通过对比发现,由于中日两国老百姓收入水平的差距,在日本的大众定位在国内相当于是中产定位了。
根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人平均工资约为27万日元,也就是18000人民币,这在我国已经算得上是中产阶级收入了。
在此之后,优衣库调整了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商品价格比过去上涨了,但是品项与质量却实现与国际接轨。
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到2018年,优衣库已经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外国服饰品牌。
- 成功原因二:抓住了中国男人们的心
有家公司号称要做中国男人们的衣柜。
但是那花里胡哨的款式让很多男人都对之望而却步,它认为咱们中国男人们的审美眼光就这么low吗?
然而就在不声不响之间,优衣库却成为了中国男人们真正的衣柜。
2019年天猫发布的双十一男装成交排行,优衣库排第一。
互联网上流传着一条“消费定律”——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
中国女装消费市场规模是男装规模的两倍。
中国男人,被描绘成了一群清心寡欲的消费者。他们不爱逛街,不爱买衣服。买得少也就算了,甚至还有人嘲笑他们的审美,认为他们“土”。
但是我们其实也爱美,只是从小受的教育和工作的原因,让我们既做不到像女孩子那样去一逛一整天,只是为了买件衣服;
整天为了生计奔波,让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讲究款式,颜色的搭配。
优衣库主打基本款,注重面料和功能,基本是百搭。
这对于不愿意花太多时间打理的男人们来说,是绝佳的好消息。
男人买东西都是讲究实用的功利主义,为了需要而购买,购物讲究的是方便快捷。
在逛街方面,男人们的战斗力远不如广大女同胞,更加不用说讨价还价了。
优衣库最让人感到舒适的地方是,没有烦人的店员苦口婆心向你推销衣服。
这简直就像是为男人们量身定做的,男人们喜欢优衣库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 优衣库成功背后,反映出的是极简主义的流行和中国民众消费认识的提高
因为高节奏的生活压力,近些年来,各种类似于断舍离的极简主义开始盛行。
在之前一味的追求金钱物欲的基础上,更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将一些不必要的多余的东西或者*抛除。
而这反映在对服饰的要求上,就是开始追求简单自然,讲究实用,舒适的面料,简单的色彩。
优衣库恰好契合了这一要求,而国内大多数的服装品牌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是各种花里胡哨的图案,夸张的色彩。
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讲,其实最关注的还是产品本身,而非国别,如今的年代,崇洋媚外者已经少了很多,没多少人会认为外国的品牌就一定好。
如果中国的服装品牌能够也能够做出同样的产品,相信很多人也愿意一试。
国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