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为爱朗读 声音课堂》第一期
一、口部操
口部操又叫口腔操,顾名思义就是口部做的操。口部操是播音主持、朗读、朗诵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功的练习步骤,在张嘴发音之前先做口部操,让我们的唇、舌、齿得到充分的放松和锻炼,就像运动员的热身一样。口部训练以唇舌力量的训练为主,常作口部操,可以有效地加强唇舌力量,提高唇舌灵活度,使发出的声音干净明亮集中。做口部操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口齿唇舌更加的灵活,吐字更加的有力,从而达到“边界清晰,送达精准”。
二、语音知识-声调
汉语普通话属于声调语言,在现代汉语语音学当中声调的定义是: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声调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每一个音高都有一个固定的值来规范它所应该达到的位置,我们用五度标记法来标注音调的高度。
当然五度标记法中,从1到5这个幅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标记法,并不像音阶中的每一个音符有固定的音高。
有的人音域宽广,其五度的幅度相对就大一些,有的人音域狭窄,其五度的幅度相对就小一些。所以往往要通过练习和训练拓展我们的音域,扩大从低到高的幅度,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三、《春》的朗诵技巧
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优秀散文《春》《荷塘月色》《背影》等。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京,年仅50岁。
朱自清的《春》文字非常精练,通篇只有七百多字,却把春天写活了,其结构是由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组成,绘春中包括春花、春草、春风、春雨和迎春,颂春是由春的新鲜、春的美丽、春的健壮三个段落组成。
读着这篇散文你仿佛漫步在春天的大自然里,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浮现在你的眼前,令人沉醉。语调应当是明快的、温暖的、自然的,有很强的画面感,随着作品的不断深入,调动了我们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全身心地去感受春天的美妙。
在节奏处理上要起伏有致、张弛有度。如:作品的前面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鸟时,其色彩是鲜艳的、气氛是热烈的,背景也都在白天,读者的心情也应该是兴奋的,节奏是积极的、情绪饱满的;到了春雨部分,色彩暗淡了、气氛沉静了、背景也从白天延伸到夜晚,在这里我们的情绪就放松了,朗读的节奏也应该放慢,语调语气也应该沉下来,从紧张热烈的欢悦,转入到沉静安详的雨夜;最后部分作者描写到春天里的人,朗读者的情绪再次调动起来,由沉静到高昂,节奏、语调逐渐向上推,直到最后达到兴奋的顶点。
四、朱自清《春》全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