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有什么引申意义,关于羌笛的资料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13 11:06:33

『文.羌人山里汉』

简介

羌族,源于古羌,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一个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老的民族,羌族人自称“尔玛”,意为“云朵上的民族”。

自古羌族人就能歌善舞,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粗狂豪迈,淳朴厚道。喝咂酒,唱羌歌,吹羌笛是羌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娱乐节目,一种特殊的待客方式。羌笛作为羌族人生活、娱乐、待客的一种特殊乐器,它的身影无处不在。

羌笛有什么引申意义,关于羌笛的资料(1)

羌笛在羌语中称为 “其篥”、“帮”、“士布里”等,是中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因源出于少数民族古羌族中,故称之“羌笛”,又因羌笛竖着吹奏,也被称为“羌管”。

羌笛与竹笛、箫等制作方法和工艺上,相对羌笛制作要繁琐一些。

羌笛笛身一般选用杆直、筒圆、节长、不易开裂的油竹制成而成,长约13~20厘米,粗如小指,两管并列,以细线捆紧,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吹嘴上端约3厘米处,有薄薄的竹簧片,镶嵌于管头。吹奏时,含入口中,使用羌族人民独特的“鼓腮换气法”吹奏,两管同时发声,音色柔和、悠扬婉转,并带有悲凉之感,宛如离歌。目前,常演奏的曲目有《折柳词》、《思乡曲》、《萨郎曲》等。

千百年来,羌笛去过大漠边关,进驻诗词歌赋,迈过唐、宋、元、明、清,见证中华历史变迁。

那么,羌笛,究竟为何物?下面,请跟随山民一起走进这古老单簧气鸣乐器——羌笛的前世今生。

羌笛有什么引申意义,关于羌笛的资料(2)

1.羌笛的历史源远流长

羌笛,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乐器,其历史悠久。据记载,秦汉以前,游牧于黄河、湟水一带的羌人,便开始使用羊腿骨或鹰翅膀骨制笛。到公元前1世纪,后经西汉学者京房改造完善,在原(两汉以前,羌笛只有三、四个按孔)有基础上加了一个最高音按孔,使其定型,并留传至今。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在《长笛赋》中这样写道:“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之当鞭便易持。易京君明只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出后,是谓商声五音毕”。

诗中详实地介绍了羌笛制作方法、样式、音色、演变等。以此推断,羌笛传承至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目前,主要流行在四川阿坝、北川和汶川等羌族人居住地。

羌笛有什么引申意义,关于羌笛的资料(3)

2.羌笛是中华文化传播的见证者

羌族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东汉到南北朝,从隧唐到宋、元、明,各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关于羌笛的记载。

羌笛毅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如:东汉马融《长笛赋》中这样记载:“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南北朝庾信《拟咏怀》悲曰:“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宋代赵佶《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叹道:“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羌笛,更是边塞诗里的“常客”。如:王昌龄《从军行》诗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之焕《凉州词》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处全《水调歌头·微雨眼明处》中:“碧天如洗,何许羌笛月边吹”……

羌笛,也是羌家儿女在喜庆丰收、过年过节常用的乐器,亦是羌家小伙子向姑娘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羌笛,经过诗词歌赋、文学作品、影视节目、娶嫁婚庆的渲染,被赋予了"忧愁、悲凉、落魄等特殊含义,也被古人赋予了“思乡、思念"等情感。

羌笛有什么引申意义,关于羌笛的资料(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