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火山活动中,
喷出地表的岩浆,
遇到温度相对很低的空气或海水,
会快速冷却、迅速结晶(甚至来不及结晶)。
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火成岩,
一般颗粒比较细,有时还会带有气孔,
这种火成岩叫喷出型火成岩,
也叫火山岩。
如果岩浆没有喷出地表,
而是在地面以下冷却,
那么他们的冷却速度就会很慢,
冷却时间长结晶就会很充分。
这样情况下形成的火山岩,
一般颗粒比较粗大,
这种火成岩叫侵入型火成岩。
根据形成的深度,还可以分为深成岩、浅成岩。
那为什么火成岩的颜色不一样呢?
火成岩的颜色有深有浅,这是由组成它们的矿物成分决定的,
而决定矿物成分的,是形成火成岩的岩浆化学成分所决定。
比如在大洋中脊,两个不同的板块相互分离。
海洋地壳变得薄弱,其下方的压强减小。
压强减小,
熔点就会降低,
因此地幔直接形成岩浆。
岩浆向上涌起,
喷出的岩浆遇到海水快速冷却,
形成玄武岩;
没有喷出,
而遇到海水的岩浆缓慢冷却,
形成辉长岩;
他们是海洋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由地幔岩浆形成的岩石,
一般富含镁和铁,
硅含量较少。
因此被叫作镁铁质岩石,
也叫基性岩。
他们在多数情况下,比重较大,
对应岩浆的流动性较强
因其富含深色矿物,基性岩一般偏深色。
在俯冲带,
海洋板块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消亡。
俯冲带下去的海洋板块,
会受热熔化,形成岩浆。
因压强等因素,
岩浆会沿着大陆板块中的缝隙,
向上攀升。
越浅的地方,
温度越低,
因此岩浆会逐步结晶,
形成大陆地壳中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