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_ 1894年威廉二世(中)在一艘军舰上
其次是英国抛弃德国,与法俄签约。
德国尽管对英国有好感,想要拉拢这个“离岸平衡手”。但是德国膨胀的实力与野心让它想要竭力发展海军,成为新的海上霸权。在德二时期,依靠强大的工业能力,德国高速下水战舰,使得海军总吨位逐渐接近英国。英国主要就是靠天下无敌的海军充当欧洲搅屎棍的,看你德国想要取代自己的海军霸权那还能答应?怕不是最后都要登陆英伦三岛了!
一边交朋友一边又要挑战自己,这种“又当又立”的行为让英国对德国愈发厌恶。英国的外交官在1907年正式宣称“德国将要明显地统治欧洲”,按照历史传统,这就是英国要组建“反X同盟”的信号。英国分别于1904年和1907年同法国与俄国签订军事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上图_ 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
再次是执着于与奥匈的“兄弟关系”,屡屡得罪奥匈帝国的对手。德国对自己的小兄弟还是挺好的,不像后来的美国对盟友予取予求。奥匈帝国同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争夺由来已久。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四国原本是土耳其的势力范围,在土耳其实力衰弱后,四国组成巴尔干同盟试图独立,并取得了英法俄三国的支持,而德奥两国则支持土耳其。结果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土耳其战败,割让了许多土地给巴尔干同盟。
结果因为分地不均,巴尔干同盟内部分裂,保加利亚跳转到同盟国阵营一边。奥匈帝国在巴尔干战争中尝到了甜头,不断帮助和唆使保加利亚和其他三国干。德国本来不想插手这件事,但是为了帮奥匈站台,也还是站在反其他三国的立场上。后来的一战爆发也是因为奥匈主动发起战争,德国被迫参与而导致。甚至后来的意大利跳反,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在意奥矛盾中,德国过多偏袒奥匈一方。
上图_ 德皇威廉二世 夫妇
威廉二世本人高傲莽撞的外交性格也导致德国四处树敌。威廉二世性格好大喜功,不善于闪转腾挪的外交技巧,过分迷信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它总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态看待与其他各国的关系,比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威廉二世就曾将德国比作入侵中国的匈奴,声称要让中国人不敢轻视德国。俄国、英国和法国都对威廉二世的强势深感不安。
他认为欧洲国家应该在自己的羽翼下才能获得安全,但是荷兰、瑞典、比利时、西班牙等国都厌恶威廉二世的蛮横风格,而且畏惧德国的实力,让威廉二世无法拉拢它们,也就让《威廉二世找盟友》这首歌有了现实基础。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下,同盟国阵营几乎面临来自全世界的攻击,德国再强也只能投降。
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外交工作本就是需要务实和弹性的,一味强横容易把他国推向对立的阵营。英国当搅屎棍虽然惹得欧洲国家不快,但是它从来没让自己处于国际孤立状态,不仅成功的保住了本土,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成为战胜的一方。而德国总是习惯于挑战全世界,自然就成为了最后的失败者。
作者:铁骑如风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时殷弘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末)》
〔2〕邢来顺、肖先明等 《德国史》
〔3〕刘鑫 《威廉二世研究》
〔4〕张涛 《威廉二世“世界政策”失败的根源及启示》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