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译文,代寿山答孟少府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25 19:08:57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译文,代寿山答孟少府翻译(1)

文章以代寿山立言的方式写李白自己,是后人了解李白性格喜好、研究李白思想和人生追求的一篇重要文章。

这篇文章旨在阐明李白的人生理想。重点在介绍“逸人李白”这一段: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已,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

乃蚪蟠龟息,遁乎此山。仆尝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漱之以琼液。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俄而李公仰天长吁,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

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後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为方便理解,试译如下:

最近,峨眉逸人李白从巴蜀而来。他仙风道骨,不委屈自己,也不乞求别人,是从尧帝时期的隐士巢父、许由以来的第一人。

他盘曲身体练习龟息(一种高级的道术)之术,就隐居在这座山中。我(寿山)曾送绿绮琴给他抚弄,送碧云于他睡觉,送琼液于他漱口,送仙丹给他服用。很快,他就越来越俊逸,真气越来越旺盛了。他还准备倚剑天外,挂弓到太阳旁边(飞升仙游)。浮游四海,横行八荒。 跳出宇宙的寥廓,登览云天的渺茫。不久,李公却仰天长叹,对他的朋友说:“我不能去啊。我与你成功了就普济天下百姓,失败了就修身养德。怎么能吃着寿山的紫霞,靠着寿山青松的庇护,乘坐着寿山的鸾鹤,驾驭着寿山的虬龙,青云直上去当神仙呢?不能这样呀。”

于是,他和朋友一道收拾起道教的丹书和瑶瑟。伸张管仲、晏婴的王霸学说,谋划帝王的统治之术。竭尽智能,愿为宰相。使天下安定太平,神州清明统一。等到辅弼君王的大业成功,光宗耀祖的事情完毕,然后同范蠡、张良一样,泛舟五湖,隐居沧州,这不是什么难事。

这段话的要点如下:

行动准备:“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收起“逸人”所行之事,即停止追求仙道享乐之事。

思想准备:“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打算让管仲、晏婴的王霸学说在大唐得到伸张,进一步谋求“辅弼”帝王的纵横之术。这是对历史的重拾与承续,是对道家、纵横家治国韬略的选择与继承。

治国方式:“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努力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才能,去辅佐皇帝成明君——自己则做宰相,为帝王师。

达到目的:“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使全天下太平安定,神州清明统一。政治理想的奋斗目标十分清楚,目标远大,为国为民。注意,李白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开元盛世,政治清明,八方来贺。这一年,边境也无外族滋扰。

本质阐释:“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李白把“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的本质认识得相当透彻,认为上为“事君之道”,下为“荣亲之义”。在李白看来,他的政治理想是把国家利益与自家诉求高度统一在一起的——上,“事君”安天下;下,“荣亲”振兴家族;“事君”是前提,高于一切;“荣亲”是从属,服从于前者。这个理想是“道”与“义”的双重使命的最终达成。

人生归宿:“然後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像范蠡、张良这些先贤一样,心安理得地、彻底地、潇洒自在地归于江湖,隐于山野。

心理准备:“不足为难矣”,信心十足,仿佛是指日可待、立马可就的事。

这就是说,李白的政治目标是成为大唐宰相,要实现的政治理想是天下太平、四海统一,成为管仲、晏婴、范蠡、张良那样在历史上千古留名的大政治家,要达成的理想人生是“功成身退”——“功成”是前提,“身退”是归宿。

这个理想人生的设置是纯粹的,彻底的,无私的,是主导他奋斗一生的行动指南。

(待续;讲李白我是认真的;版权所有)

文/赵 斌 图/谭昌永、蒋戈

李白故里,四川江油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译文,代寿山答孟少府翻译(2)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译文,代寿山答孟少府翻译(3)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译文,代寿山答孟少府翻译(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