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
你若抄袭,维权到底
导读:公私合营是走工业化的必然之路,看完这篇内容之后,你就知道背后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然而今天的佞人们污蔑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用暴力没收资本,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告诉大家,真相到底如何?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之前,我们还处于新民主主义时期。
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三十一条规定:
“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为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例如为国家企业加工,或与国家合营,或用租借的形式经营国家的企业,开发国家的富源等。”
当时我们的目标是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先鼓励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否则连资本都没有,如何成为国家资本主义呢?
那么为什么要鼓励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而不自己发展社会主义工商业呢?
因为我们当时手里所掌握的资本,不具备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我们当时手里的资本有多少呢?
我们手里的资本主要来自没收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资本,没收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官僚和买办资本。
以上说起来好像是一笔很大的产业,实际上根本没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我们采取敌对的态度,对我们实行全面封锁,由此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难以为继,只能纷纷离开,他们留下来的工商业被我们收归国有。
国民党败退之后遗留下来的资本也作为国有资本的一部分,不过国民党是在败退之前,早就将很多工厂和设备都炸毁了,它不可能给我们留下什么产业。
没收来的帝国主义资本不过是一个空壳,一个破败的厂房,里面有用的设备并不多,而且很多设备相比他们自己本国的设备落后很多,没什么太大用处。
还算有一点经济活力的企业,只有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1949年工商业中的公私比重如下:
工业方面国营占33.9%,私营占62.7%,公私合营占2.4%,合作社占1%。
但是,当时的民族资本家被国民党遗留下来的通货膨胀折磨得苦不堪言。
我们为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扶持的政策,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1950 年初,物价稳定后,由于因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之后,市面上一度发生商品滞销的现象,一部分私营工商业遇到了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政府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当时面临的困难,对它们采取了工商贷款、提供原料、收购成品、委托加工、订货、委托经销、代销等措施。
这其中受益的就有之前在《三反五反》一章中提到的上海大康药房的王康年。
1950年春,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老人家和周总理批评了对民族资产阶级强调斗争和限制,以及要求提前消灭资本主义的错误思想。
会议指出,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民族资产阶级都必须执行既团结又斗争,斗争为了团结的方针,并强调在目前要特别注意同民族资产阶级搞好经济上的合作,以巩固政治上的合作。
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把合理调整工商业,列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重要条件之一。
调整的措施包括:扩大对私营工商业的加工订货和代购代销,调整税收负担,加强货币投放等。
为此,我们帮助合法的私营工商业渡过了难关,城市工商业也迅速得到恢复。
1951年,形势更加好转,私营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39%,私营商业销售额增长38.7%。
对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支持,我们可谓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些黑心资本家却在抗美援朝中大发战争横财,坑害我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
对于这些黑心资本家,我们在“三反五反”运动中给予了严厉打击,民族资本家的两面性,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得极为充分。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布局在轻工业,掌握着大量消费品的生产,比如志愿军战士在前线的食品供应,我们当时就是从私营工商业那里采购的。
如果我们不能将这部分食品供应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旦这些黑心资本家被国外敌对势力买通,在食品中投毒,将对我们的前线战事造成致命一击。
为了避免这种可能性的发生,避免在国难当头时,这些黑心资本家再次从我们背后捅刀子,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
特别是当苏联对我们援建“156重点工程”之后,这种改造就变得尤为重要。
实际上,一五计划期间的援建项目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主,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以轻工业为主,两者之间没有太多交集,有种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觉,那么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对其进行改造呢?
实际上,我们当时采取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实行的是统购统销,统购统销就意味着两大市场都需要在监管之列。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两大市场都要掌握,一个是原材料市场,一个是销售市场。
即使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也知道做买卖要有两条路子,一条路子是知道从哪儿进货,一条路子是知道在哪儿出货。
所谓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我们一五计划的援建项目没有太多交集,只是从销售市场而言,但劳动力市场和原材料市场依然存在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关系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需要劳动力,一五计划的援建项目也需要劳动力,因为工地开工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
私营工商业主开出的工钱如果比我们高,那么必然会将劳动力吸引到他们那里,如果我们也提高工钱,那就会追加一五计划的建设成本,而我们当时的建设资金还是从苏联贷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