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前十名创造出火箭的国家,全世界能造火箭的有多少个国家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03 17:28:36

人造卫星主要作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世界各国卫星数量排名情况如何呢?据民间统计(注:各国官方暂未正式公布卫星数量,由此数据为估算),截至2022年1月1日,世界上在轨运行卫星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大约2944颗。下面分别介绍全球十大卫星制造发射强国如下:

一、美国

世界前十名创造出火箭的国家,全世界能造火箭的有多少个国家(1)

全球卫星地位:世界上的第一颗通信卫星由美国在1958年发射。全球第一艘载人飞船"阿波罗号"登上月球。全球现阶段卫星数量最多的国家。

卫星数量:大约2944颗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其活动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世界上的第一颗通信卫星就是由美国在1958年发射,名为“斯科尔卫星”,开启了人类通讯事业的新纪元。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57年10月4日,苏联使用洲际弹道导弹R-7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Sputnik-1)。

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由此,美国1964年 8月19日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使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美国第一颗“探险者”号卫星成功升空事实上只比世界上第一颗卫星苏联的“斯普特尼克”号卫星晚了四个月。尤其是1969年7月21日,美国即实现了人类第一次载人登月,并留下了“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的名言。特别是美国的"先驱者"10号约于1986年10月穿过冥王星的平均轨道,成为飞离太阳系的第一个航天器。

美国在1958年1月31日用"丘辟特"C火箭(改名"丘诺" 1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为了加速发展航天事业,美国在1958年2月成立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并在同年 10月成立主管民用航天活动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国从1961年开始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工程),1969年7月首次把两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从1972年起美国航天活动的重点转向开发和利用近地空间并开始研制航天飞机。1982年11月航天飞机进行首次商业飞行,到1984年底已飞行14次。

1984年1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开始研制永久性载人航天站。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国向美国投降的航天科学家,韦纳·冯·布劳恩对美国航天事业的产生十分重要影响:比如美国第一颗卫星的发射成功,以及第一艘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作出突出贡献,而美国航天飞机的研制也是自他手中发端。

美国总统特朗普组建“天军”的命令另世界愕然。美军建立了庞大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其规模和性能在当今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

据UCS卫星数据库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统计,全球在轨运行卫星总数约4852颗,美国是现阶段卫星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轨运行卫星共约有2944颗。在民用卫星方面,美国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在全球科技企业中独树一帜,数量众多,应用前景良好。

二、中国

世界前十名创造出火箭的国家,全世界能造火箭的有多少个国家(2)

全球卫星地位: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达55次再创新高并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在全球实现1200公里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中国在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建设领域实现全球领先。中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6G通信测试卫星。

卫星数量:大约499颗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卫星制造、发射强国。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达55次再创新高并稳居世界第一。早在2014年中国在轨卫星数目为139颗,超过俄罗斯的134颗迈上全球在轨卫星第二大户,但少于美国的400多颗。据中国当时的航天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会有超过200颗在轨航天器,而俄罗斯计划到2025年将在轨卫星群提高到181颗。未来的十年将是卫星制造和发射的黄金十年。

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至2020年4月,中国共发射400多颗人造卫星。特别是2019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达 55次稳居世界第一。2019年,中国首次尝试一箭七星模式并取得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征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一致表示:“现在中国卫星在轨数量世界第二,但是在卫星应用能力上还是不足”。另外据UCS卫星数据库显示,继美国之后位居各国卫星数量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中国在轨运行卫星共约499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被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国际海事组织以及世界通信标准组织3GPP等接受并纳入其标准体系,是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LAS之后第三个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世界无线电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在全球组网的同时,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

中国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在全球实现1200公里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意味着我国在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建设领域实现了遥遥领先的。早在2012年,潘建伟院士就率领团队进行过一次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而10年后传输距离直接变成了1200公里。如此突破在全球算是首例。 

中国科学家创造了量子物理学领域的一个纪录。权威专家说,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试验报告代表了一个从未进行过测试的由来已久的理论有了首个可衡量证据。(注:中国研究人员曾经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中国的量子卫星成功在相距1200公里的地面站点之间分发了纠缠光子。)。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教授诺伯特·吕特肯豪斯说:“这是首次在卫星和地面之间实现能实际使用的量子通道。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说要做这个试验,而中国科学家真正做到了。”他还表示,设计、发射和操纵具有这样性能的卫星并非易事,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成就。

环球网之前的报道,中国研究人员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6G通信测试卫星,此举旨在验证第六代网络在太空中的性能发挥。6G频段将从5G毫米波频率扩展到太赫频率。另外,中国还有领先世界的一大技术就是我国独有的寄生星,寄生星是我国在太空领域的重器。

三、英国

世界前十名创造出火箭的国家,全世界能造火箭的有多少个国家(3)

全球卫星地位:英国成为第6个用自制火箭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英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在规模上居欧洲的首位。英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也居于世界前列。

卫星数量:大约368颗

英国是最早建立航空航天工业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先研制成功实用的喷气发动机。英国早在40年代末,其第一架涡轮螺旋桨旅客机“子爵”号和第一架涡轮喷气旅客机“彗星”号先后试飞成功。1968年 2月,“三叉戟”2E飞机最早装备了全天候自动着陆系统,1969年,装转向喷口发动机的“鹞”式飞机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垂直和短距起落飞机。

英国1971年10月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使英国成为第6个用自制火箭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早在70年代,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协和”号超音速民航机成功实现了超音速越洋载客飞行。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在规模上居欧洲的首位,早在1984年约有从业人员20万人,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航空航天企业经过几次大的合并和改组,共有 300多家公司,英国主要的公司有:英国航空航天公司,能生产军用和民用飞机、导弹以及人造卫星、探测器等航空航天产品;维斯特兰公司是英国主要的直升机制造公司;肖特兄弟公司生产运输机、小型飞机和导弹。航空发动机公司只有罗耳斯·罗伊斯公司一家。另外,大约有10家主要的航空航天电子公司和300家航空航天设备公司。

英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也居于世界前列。罗耳斯·罗伊斯公司是欧洲最大的航空发动机企业,它研制的各种喷气发动机为世界军用和民用飞机广泛采用。英国的航空雷达、飞机自动着陆装置、弹射救生设备和气垫船等都是在世界上较先设计和使用的,享有非常大的国际声誉。

英国政府对航空航天科学研究工作甚为重视。航空航天企业的科研费中,政府的资助和贷款达70%,高于其他行业。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和英国星际航行学会是英国航空航天界的学术团体,都是世界上建立较早的航空航天学术团体,在国际航空航天学术领域享有威望。学会出版技术文献,组织学术讨论,并提供学术奖励和奖学金等。

英国民用空运公司主要有 6家,最大的有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国际航线)和英国航线公司(国内航线),1983年共拥有飞机288架,其中美国和本国制造的大约各占一半。另外还有上百家小的航线公司,拥有各种飞机740架。英国的军方 1983年约装备飞机 2695架,其中空军约装备1810架,主要装备欧洲合作研制的“狂风”、“美洲虎”战斗机和本国制造的“鹞”式战斗机。英国还独自研制或与其他国家合作研制人造卫星、探空火箭、卫星地面设备及其他航天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全球太空竞赛环境下,相比美国、中国等国家,英国可能不太起眼。但英国仍在积极参与太空航天事业。英国还拥有两大国际著名的民营航天科技公司:维珍银河和维珍轨道。据民间统计,现阶段英国在轨运行卫星数量约368颗,一直为世界卫星排名前十的国家。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其国防部已在当地时间2021年4月1日成立太空司令部。

四、日本

世界前十名创造出火箭的国家,全世界能造火箭的有多少个国家(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