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7年,对于考古界的所有考古学家而言,这一年注定不平凡。
因为在这一年,考古学家们在北京市平谷县出土了一件商朝文物。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有啥稀奇的,商朝文物虽然历史久远,但出土时间比1977年早的也比比皆是,就好比后母戊鼎,其于1939年出土,足足比1977年早了38年不是吗?
诚然,后母戊鼎不但出土时间早,更是我国的镇国之宝,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可问题是1977年出土这件长度仅为8.7厘米,名为“商铁刃铜钺”的商朝文物虽说只是一件冷兵器,可其并非后母戊鼎那样通体青铜打造。
而是有着一部分是由“铁”打造的。
要知道,在商朝那个“青铜时代”,根本就不具备熔化“陨铁”的能力,那么这个“商铁刃铜钺”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
陨铁的熔点很高可能很多人觉得有啥不行的,商朝都能熔化铜了,为何不能熔化铁呢?
事实上商朝确实不行,要知道,纯铜的熔点是1083℃。而自然火焰的温度却仅仅只有900℃左右。
当然,也不排除商朝确实有“风箱”的原始版本的存在,好比如用竹管或者添加动物油脂的方式来提升炉温。
可是从商朝普遍采用“青铜”来制作铜器的实际情况来看,显然将炉温提升到1000℃左右基本就是商朝的极限了。
毕竟青铜作为“铜”与“锡”的合金,其熔点仅仅只有800℃左右。
而反观铁,纯铁的“熔点”就直接飙升到了1535℃,虽然自然界中存在的铁大多数都有杂质,也就是“生铁”,所以其熔点往往也会有相应的降低。
可问题是即便生铁熔点降低,那也就基于1535℃的基础上降低的,能降低到1400多摄氏度就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