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月林
近年来,简史类图书层出不穷,因其针对某一特定事物,或某一学科进行叙述,篇幅适中,针对性强,对希望了解该领域的读者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如《时间简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人体简史》等。但这些作品无一不是由国外的学术大师所撰写,在引进国内之后都成了超级畅销书。因此,久而久之,很多人慢慢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认知,即中国学者写不好科普图书,因此,国内的畅销科普图书也几乎只能全部自国外引进了。《细胞简史》便要打破这种认知。
该书是一本介绍细胞来龙去脉的科普读物,讲述了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发现背后的故事,以及备受关注的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的科学原理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事件。该书通过一个个科学家的小故事,理清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脉络,更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引起读者对细胞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审视。阅读之后,发现该书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图书结构严谨,详略得当。细胞虽然“微小”,但其涉及的知识却浩繁。如何切入,如何进行阐述?对于创作者来说是要颇费一番思量的。本书作者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个难题。全书分为20篇,从细胞的发现史讲起,对细胞的外观、细胞的组成、细胞的成长与分化、形形色色的细胞、克隆细胞、基因编辑、细胞治疗以及肿瘤细胞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重在让读者获得一个有关细胞知识的全貌,而非面面俱到。本书最后对显微镜的发现史也做了简要介绍。因为,细胞的发现和研究从头至尾都离不开显微镜这一利器。
其次,作者文笔简练优美,生动活泼。对于科普图书来说,知识是客观的,但如何表述却是主观的,这非常考验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本书作者虽然是生物学科班出身,却很好地避免了学者写科普通常出现的枯燥乏味的现象,而是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了讲述,如“细胞的社交圈”“乘坐时光机器的细胞”“植物细胞也疯狂”“细胞的未来畅想”等。在图书的具体表述中,该书涉及许多科学家,作者对其中的重点人物进行了生动的阐述,从其家庭背景、研究经历等写起,通过对其生活经历的描述,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一下子就“活”了起来,而不再仅仅是一个人名。
再次,阅读图书之后,能够感受到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本书的“前言”中,作者讲到了写作本书的缘起和初心。那是源于一老一小两代人对作者的提问。作者发现既有的图书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简单。于是萌生了自己写作一本科普图书的想法。但有了想法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坚持和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点上,作者也说了,前面几年一直毫无进展,直至有一天向学生承诺了“写一本靠谱的科普书”后,作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使作者坚持了下来,才有了这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细胞简史》。而这一点,更显出了作者的难能可贵。
最后,图书装帧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图书采用精装,印制精美,文中辅以大量的关于科学人物及历史事件的插图,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仿佛享受了一顿知识的饕餮大餐。
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构成除病毒之外所有生物体的最小单元。每一个有机体,都是由一个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慢慢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一方面可以对与细胞有关的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认识到科学家的普通人生,理解这些科学家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细胞的发现源于身边的点点滴滴,细胞的应用也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引起读者对细胞及这个多彩世界的好奇心。(郑月林)
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