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最早使用的是一种芦苇笔,顾名思义,是用芦苇制作而成的笔。源于古代巴比伦文化所使用的楔形文字,利用芦苇将文字刻在泥板子上。考古学家曾在埃及北部的部分遗址中发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第一王朝时期,芦苇笔就曾被运用在羊皮纸上来书写文字。
罗马帝国衰败落没后,欧洲人很难再见到芦苇,于是到了中世纪(7世纪)起,鹅毛笔逐渐成为它的替代品,后来,为了克服羽毛笔笔尖容易被磨损,且使用周期短的问题,人们又在摸索中在鹅毛笔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制造出了青铜等金属笔尖,这种金属笔尖最早在公元79年的庞贝古城的遗址中被考古学家们发现,从而公布于世。
中西方的文字在发展中逐渐出现了明显的分叉,西方以拼音为主,东方从象形进一步演变出了形声、会意、专注、假借、指示等文字路线。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洲中世纪的各个国家普遍使用拼音文字,这些拼音符号的来源不尽相同,但古罗马的拉丁文和欧洲各国的文字应该是同源同生的。书写拼音文字,硬笔会比软笔使用感更加舒适一些,因为拼音文字的语意密度较低,字母之间的区分又比较小,所以能够迅速、准确的写出大量重复的字母。因为这种拼音文字辨识度不高,反而对载体的要求较高,羽毛笔一般都要在平滑整洁的纸上进行书写,几乎不会用竹简、石头作为媒介。
东方用笔,意在通过形声、会意等信息凝练进每个方块字里,不需要讲求写字的速度,对载体的要求也比较低,所以毛笔就试用于这种书写方式,用毛笔来书写,竹子、绢布、麻纸、草纸都可用来做被书写的物品,只要表面平整,能够留下书写痕迹,什么样的材质都可以,书写的时候,需要三思而后下笔,选取精炼又有代表性的字词,来表达心中所想所感。
西方用字母组合字母,需要通过不断的重复字母,以达到组音的效果。如果用毛笔去写英文单词,怕是没写几个,人就要疯掉了。
羽毛笔的制作羽毛的翎管经过去脂处理,清洗干净后,将端面削成斜尖形,再蘸上墨水进行书写,比芦苇更加坚韧耐用。羽毛笔的外形美观独特,书写时尽显潇洒风度,因此当时在欧洲各国一时风光无限,风行一时。
羽毛笔在当时是一种很是精致的书写工具。最常用来制笔的是鹅的羽毛,因此羽毛笔通常也被叫做鹅毛笔,天鹅的羽毛十分珍贵,所以一般贵族使用居多。
然而羽毛笔的制作不仅仅局限于用鹅的羽毛,一般禽类的羽毛也可以用来做成笔。火鸡和老鹰的羽毛做出来的笔条相较鹅的羽毛来说书写线条相对较细;小型鸟类的羽毛,例如乌鸦,做出来的笔尖能写出非常精细的字。
鹅毛的羽茎是鹅皮上的角质组织中空的细长管子,两边都长满了细细的绒毛,我们总能看到水禽类例如鸭子、鹅,没事就会用嘴梳理身上的羽毛,那其实是在往上面涂油,这是用来防水的,羽毛上的油脂时间一长,就会发臭,所以必须将脂肪去掉,然后洗净,使其富有弹性然后将它削尖,这样才能在纸上写字。
一般选择羽毛的标准是,鹅的翅膀最外层的五根,而且左边翅膀的最佳,因为翅膀外侧的羽毛最长、最大,选择左边翅膀的羽毛,则是因为一般人使用右手写字,左侧翅膀上的羽毛弯曲弧度还有羽毛的偏向最适合右手的握笔姿势,人们使用起来也最为方便舒适。
为了脱脂,人们可能把羽毛插进热灰或者热沙子中,然后用绒面呢将其顶端抛光,再用削鹅毛笔刀削尖。有些地方削鹅毛的笔刀会多达37种。削尖鹅毛笔需有若干程序,既费时又费力,首先要剔除羽茎顶端的内部脂肪,切掉外部的锐角,削成半圆形槽后再用刀尖在中间部分割上几刀,然后放在拇指上按出裂缝,再用刀子削出笔尖,用这种方法削好的鹅毛笔可以随时蘸墨水使用。
只有经过上述程序削成的鹅毛笔才能投入正常使用,从而写出各种文字。
莫斯科一家享有很高声誉的商店用整整一个橱窗陈列各种羽毛笔。这些笔,论把卖,每把25支,它们全部被制作精良,随时准备着进入商业交易。有些羽毛笔为了纪念历史上的伟人和重要事件而被制作而成,笔身上刻写着普希金、席勒、斯蒂文森、加里波第及拿破仑等著名人物的名字。曾经撰写过有关莫斯科生活方式与风俗方面等书籍的著名作家尼古拉· 捷列索夫的孙子弗拉基米尔· 捷列索夫,曾收藏过3000支笔,其中就包括很多钢笔,甚至有用鹤、天鹅、乌鸦和鹅的羽毛做成的翩笔。
羽毛笔的发展随着历史滚滚车轮的向前行驶,人们不断寻找更加耐用的制笔材料,于是发现了金属也可以被用来制作成笔尖,这种笔尖比羽毛的更经久耐用,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性价比最高最好的,从此,各种品种的金属笔尖被广泛使用,也展示出了英文字体的更多可能,例如方头笔尖能写出好看的艺术字体,五线谱笔尖能一笔绘成五条线等等,因为是沾水笔,笔尖的含水量有限,所以需要时常填注墨水。
一直以来,对于羽毛笔如何持续供应墨水以保证笔尖持续书写的问题,各国的制笔专家不断地进行尝试和研究。1780年,英国一个名叫哈里斯的人发明了金属蘸水笔,但由于技术不甚精良,笔尖太硬,纸面常被划破,因而没有被世人接受,直到1829年,曼彻斯特的詹姆斯经过特殊加工,使笔尖更为圆滑,制造出一种新型金属笔尖,这种金属羽毛笔书写流畅,深受人们的喜爱。
虽然这种金属羽毛笔与之前较为古老的芦苇笔和羽毛笔相比,已经进步很多,但书写时还是需要点点蘸蘸,十分麻烦,于是人们开始尝试往金属笔的笔杆中灌入墨水,让墨水从笔杆里自动流向笔尖,这样就解决了书写时需要常蘸墨水的问题。
从中世纪的欧洲一直活跃到公元19世纪,羽毛笔普及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国家,在欧洲文明的进阶与发展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羽毛笔自中世纪诞生,直到公元19世纪被钢笔取代,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一切流传至今的经典文学作品,无论是宗教、文学、哲学抑或是自然科学,只要与记录有关,都是用羽毛笔书写的传奇。它记录了一千多年欧洲的荣辱兴衰,在欧洲历史中国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圣经》中的“无限”既是通过确认“有限”来实现、又是通过神秘的创造而展开的。这种“无限”对“有限”的神学陈述方式最大限度地成就了神秘感,从而有限的人类才能领悟和思索“无限”。
羽毛笔就是这样被赋予了无限可能,为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创造出了更加丰满的意义空间。
结语羽毛笔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欧洲中世纪人民智慧的结晶,见证了欧洲近百年来文化发展的巨大变迁,为世人记录了数也数不清的旷世佳作。
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无比快捷的通讯,语音、视频甚至在你来不及反应的刹那,就将信息、人物传送到你面前,比书写信件快了数百倍。越是在这种信息科技化迅速的时代,能写出一手好字就显得格外可贵。
文字交流,善用书写的年代应当是很好的,见字如晤,一个字能读出十种韵味,情谊绵长且厚重,时间线变得很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未曾稀释。
文字最浪漫,因为可以反复看。书写,让感情得以反复显现。
一次复古传统的穿越之旅,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字旅行。
美丽华贵的羽毛笔,用来书写的时候最耀眼。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写过字了?
参考文献:
《世界文字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