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挽既倒之狂澜翻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11 13:03:55

结 语

厦门大学已经在社会巨变中度过了九十七华诞。作为一个厦大人,回顾厦门大学的发展史,令人欣慰的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的日益向好的各种指标或成绩,更值得自豪的是深藏在众多成绩背后的独具厦门大学特色的文化底蕴。它是校主陈嘉庚先生办学之初即为我们播下的大学文化火种,也是厦门大学的文化基因,更是陈嘉庚先生为厦门大学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早已融入厦门大学的文化血脉,而且浸润着厦门大学的每一方校园、每一间校舍,滋润着每一位厦大人的心田,引导和激励着一代代厦大人自强不息,奋然前行。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谈论大学文化是一件奢侈的事。但文化是一所大学永续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所有文化使命担当的大学方能在时代流转间屹立于疾风骤雨中,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斯文在兹。校主陈嘉庚一生的办学壮举和教育实践表现出一位卓越创始人的道德领导风范,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大学的巍峨丰碑。一所大学的精神因某个人而生发,他的精神与这所大学乃至世界大学的大学精神发生化学反应,这个人的精神与大学精神就具有了恒久的价值与意义。一所大学被追忆的程度,往往与它曾创造过的辉煌有关,与它曾经历过的苦难有关,与其辉煌和困难的反差程度有关。我们对大学典故的追怀也是对大学文化命脉的传承,是迈向文化自信,进而臻于文化自强的一种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清)周凯:《厦门志》十六卷,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2]范金民,《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09页。

[3]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3卷,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8页。

[4]冯友兰,杨振宁,汪曾祺,吴大猷等:《联大教授》,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年,第1页。

[5]洪永宏:《厦门大学校史》第一卷(1921-1949),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5页。

[6] 朱水涌:《厦门大学:海上花园学府 中国南方之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8页。

[7]洪永宏:《厦门大学校史》第一卷(1921-1949),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5页。

[8]洪永宏:《厦门大学校史》第一卷(1921-1949),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98页。

[9]何威、徐晨亮:《清华名流》,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7页.

[10]邹振东:《谁是中国最有互联网思维的大学》,2015年5月1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501/10/22953_467211584.shtml,2018年7月1日。

[11]洪永宏:《厦门大学校史》第一卷(1921-1949),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93页。

[12](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吴则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16页。

[13](战国)荀况:《荀子新注》,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32页。

[14](唐)房玄龄:《晋书》列传五十三卷,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7册。

[15]程昌明译注:《论语》,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09页。

[16]冀昀主编:《尚书》,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3页。

[17](三国 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刘炯 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冀昀主编:《尚书》,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3页。

[19]程昌明译注:《论语》,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5页。

[20](清)焦循注:《孟子正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第213页。

[21]吴式颖,姜文闵:《外国教育史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22]引自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兴国禅寺大门两侧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为清末秀才杨兆庆书丹。

[23]老子:《道德经》,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40页。

[24]陈嘉庚:《南侨回忆录》,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

[25]厦门大学校史编委会:《厦门大学校史资料》第三辑:1949-1966,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

足以挽既倒之狂澜翻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翻译(13)

厦门大学

作者:邬大光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