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极少数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专业领域的成就改变了这个世界,杰克·基尔比就是其中之一。”德州仪器公司曾经这样评价他。
他是集成电路的发明者,也是集成电路广泛应用的推行者和见证者。1958年,他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2000年,他被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时,距离他的发明已长达42年,但也正因相隔愈久,愈突显他的成就。这枚小小的集成电路芯片,将电脑、手机等便捷的电子设备带入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这项发明,就没有如今的信息化时代。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集成电路之父”杰克·基尔比的人生。
一、早年生活,电子学启蒙
1923年11月8日,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大本德市,不过也有人说是密苏里州,但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肯定是在大本德度过的。如今,小镇入口处还有他的纪念路标,大本德高中的公共区域也被命名为杰克·基尔比公共区域。
他的父亲叫赫伯特·基尔比(Hubert Kilby),母亲叫薇娜·基尔比(Vina Kilby),父母均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系统之一)。父亲是一位电气工程师,经营着一家小型电力公司,客户遍布堪萨斯州西部农村地区。
和很多人的童年一样,基尔比从小也是按部就班的上学。学习之余,他时常也会和父亲去巡视电厂,但要说真正开始对电子学感兴趣,始于他高中时。
少年基尔比
当时,一场巨大的冰暴摧毁了大部分承载电话和电力线的电线杆。他的父亲与业余无线电操作员合作,与失去电力和电话服务地区的客户进行通信。看着父亲和无线电操作员的配合,他瞬间被吸引,激发了他对电子学的兴趣,也是在那时他决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二、二战,初历练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父母的母校,伊利诺伊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同时还选修了一些真空管工程物理课程。
然而,刚进入大学不久,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基尔比也受召加入了美国陆军通信兵团。他利用自己在高中期间对业余无线电的兴趣和早期经验,改进了标准无线电,使其更适合部署,帮助了小部队与大部队进行通信。
据其称,他还来过中国,参加了一个通信分遣队,从中国的云南省,一路开车辗转到达中国西北的西安附近,协助通信工作。参战的经历,也给基尔比积累了丰富经验。
战后,基尔比继续回到了学校。就在贝尔实验室肖克利、布拉顿、巴丁,发明晶体管这一年。1947年,他从大学毕业。
参军时的基尔比
三、早期工作
毕业后,基尔比加入了位于密尔沃基的中小型电子制造公司,环球联合(Globe Union)的中心实验室(Centralab),该公司主要设计和开发收音机、电视和其他音频设备的零件,而基尔比主要负责小型电子电路工作。
工作之余,基尔比还去攻读了威斯康星大学的夜校课程。当然,工作和上课的双重压力并不小,但他说:“这件事能够做到,且它的确值得去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0年,基尔比成功获得了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同时,爱情也迎来结果。他与芭芭拉·安吉斯(Barbara Annegers)结婚,并育有两个女儿:安·基尔比和珍妮特·基尔比。
1952年,在美国反垄断法的施压之下,贝尔实验室向全美38家公司低价授权晶体管的生产许可。这其中,就包括了基尔比所在的公司。同年,基尔比被公司派往贝尔实验室总部,了解晶体管,这期间的学习也让基尔比受益匪浅。
回到中心实验室,基尔比就开始研究用于助听器的基于锗的晶体管。但始终受制于公司规模,基尔比此时意识到,想要实现电路小型化的目标,他需要一家更大公司的资源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