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颗芯片,世界上第一颗芯片怎么来的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18 10:04:08

世界上第一颗芯片,世界上第一颗芯片怎么来的(1)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

报人刘亚东A

世界上第一颗芯片,世界上第一颗芯片怎么来的(2)

来源:芯论语

作者:天高云淡Andi863

前言:集成电路(芯片)技术自1958年诞生以来,已有63年的发展历史。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中,芯片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支撑。近年来,芯片核心技术已成为美国维护科技霸权,围堵打压他国的利器。人们都想知道,芯片技术是如何由开始的原始和不成熟,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今天高科技皇冠上的技术明珠。本文将以照片和图示为主,以文字为辅,说说芯片技术60多年的发展史。由于篇幅所限,暂定分上、中、下三篇叙述。

要介绍芯片技术发展史,就要从半导体的发现和研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说起。正是因为这些发现、研究和发明,电子技术及电子工业才得以诞生。从此,人类社会拉开了电子信息化的序幕。

1.半导体发现和研究(1833~1947年,持续114年)

1833,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在测试硫化银(Ag2S)特性时,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的特异现象,被称为电阻效应,这是人类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一个特征

1839,法国科学家埃德蒙.贝克雷尔(Edmond Becquerel)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这是人类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征

1873,英国的威洛比.史密斯(Willoughby Smith)发现硒(Se)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这是人类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三个特征

1874,德国物理学家费迪南德.布劳恩(Ferdinand Braun)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在它两端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这是人类发现的半导体的第四个特征。同年,出生在德国的英国物理学家亚瑟.舒斯特(Arthur Schuster)又发现了铜(Cu)与氧化铜(CuO)的整流效应。

世界上第一颗芯片,世界上第一颗芯片怎么来的(3)

图1.发现半导体特性的四位科学家

(法拉第、贝克雷尔、史密斯、布劳恩)

虽然半导体的这四个效应在1880年以前就先后被科学家发现,但半导体这个名词大概到了1911年才被科尼斯伯格(J.Konigsberger)和维斯(I.Weiss)首次使用。后来,关于半导体的整流理论、能带理论、势垒理论才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逐步完成。

其后二十多年,世界上出现了一些半导体应用案例。例如,1907~1927年美国的物理学家研制成功了晶体整流器、硒整流器和氧化亚铜(Cu2O)整流器等。1931年,硒光伏电池研制成功。1932年,德国先后研制成功硫化铅(PbS)、硒化铅(PbSe)和碲化铅(PbTe)等半导体红外探测器等。

1947,美国贝尔实验室全面总结了半导体材料的上述四个特性。从1880~1947年长达67年的时间里,由于半导体材料难以提纯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半导体材料研究和应用进程非常缓慢。此后,四价元素锗(Ge)和硅(Si)成为了科学家最为关注和大力研究的半导体材料。而在肖克莱(W.Shockley)发明锗晶体三极管的几年后,人们发现硅更加适合生产晶体管。此后,硅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也是美国北加州成为硅工业中心后,被称为“硅谷”的原因。

半导体材料是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它们的电阻比导体大得多,但又比绝缘体小得多。其电学性能可以人为加以改变。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Si)、锗(Ge)、砷化镓(GaAs)、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

2.电子管的发明(1906年,距今115年)

1904,英国物理学家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John Ambrose Fleming)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管,它是一个真空二极管,他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

世界上第一颗芯片,世界上第一颗芯片怎么来的(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