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田园诗人”,相信很多人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陶渊明,他作为我国是个历史上田园诗一派的开创者,给我们带了了很多淡泊恬静的田园诗,很多还入选了学生的课本当中。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首诗应该算是陶渊明最有玄机的一首诗,相信很多网友都曾在上学的时候背过这首诗。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其实从字面理解很简单,大概就是:我在人世间扎个小茅屋,远离车马的喧嚣。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能够这样?答案就是只要你心存高远,你自然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就僻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面采摘些许菊花,悠悠然的我看到了悠悠然的南山。山中的气候和傍晚的风光实在是太过美丽,而远飞的鸟儿也开始归巢。这里面似乎潜藏着生命的意义,但是想要说出口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初读这首诗时,都觉得这是一首唯美的田园诗,羡慕诗人的悠然自得,但了解过陶渊明的生活轨迹之后才会知道,里面也满含着鄙弃与厌恶。陶渊明早年间生活比较潦倒,直到中年之际才入仕,他也和其他读书人一样,有着建功立业施展自己抱负的理想。但是生活往往不尽如人意,他看遍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想要在仕途发展就势必要与那些他所鄙夷的人打交道,要不想要洁身自好就只能远离官场。而陶渊明选择了后者,选择归园田居。
但是诗人所处的年代,政坛十分黑暗,官场也是一片腐败,作为一个读书人又能怎么样?而且当时统治者也是骄奢淫逸,而且对于言论这一块儿十分严苛,只要是文人敢于对于政坛和统治阶层发表不利的信息,就会受到统治者的迫害和*戮。这也让当时很多文人墨客对于政治敬而远之,整日只能游山玩水或是酗酒放浪,当然也有像陶渊明这样隐居的,其实这些并不是他们的本意,读书人又有哪个不愿意建功立业施展抱负呢?
田园诗人并非陶渊明之本愿,所以我们细细揣摩他的诗作不难发现,表面上他归园田居怡然自得,但其中的欲言又止又有几人知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不恰恰正是诗人在借这样的欲言又止来抒发自己的苦闷么?世道腐败黑暗,只能躲在田园间“悠然自得”,其实又哪有什么逍遥可言,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其实在笔者看来,哪有人是天生淡泊的,无非是世事不相与,又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更为无奈的是还不能说真话,所以诗人只能借以醉酒之后的《饮酒诗》欲言又止,醉酒之后都还不忘欲言又止。吃饭于这首诗,大家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与小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