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等三章分享
第一句: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颜渊》)
子贡问从政。孔子回答说:“做到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讲信用。”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去掉一项,先舍弃哪一个?”孔子说:“首先舍弃军备。”子贡又问:“如果再不得已舍弃一项,去掉哪一个?”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自古皆有死,可是民众失去诚信就无法安身立命。”
诚信在孔子眼里占据了何等重要的地位呀!哪怕不吃饭哪怕挨饿也要恪守诚信,不要欺骗他人更不要欺骗自己呀。可诚信这玩意,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讲诚信可能被骗,而不讲诚信可能过得风生水起。甚至有些人认为诚信走江湖更容易被欺骗,便无所不用其极。可这可是被孔子所极端唾弃的。
表满看好像诚信被人欺,但长远看综合整个人生历程看,能走得更长远能活得更踏实能做大做强自己乃至事业,除了诚信,没有其他。
子贡善问呀,一定要问出问题的本质,让老师解答出内心的疑惑。比如,有人说,老实厚道的人常常被骗,你将给予怎样的回答或者给出未来的路?
第二句: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卫国大夫。质:质地,指思想品德。文:文采,指礼节仪式。驷(sì)不及舌:话一出囗,四匹马也追不回来,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鞟(kuò):去毛的兽皮。
翻译:棘子成说:“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子贡的意思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就是内在的美和外在的表现形式都很重要,不要厚此薄彼。可能棘子成认为,对于君子而言,有个好内心,有道有德有仁有义就可以了,至于外在的礼仪呀穿戴呀等等可以忽略不计。子贡的比喻:去掉毛的虎豹皮和狗羊皮有什么区别呢?也就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实反映着内心的真实。孔子说过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是此意。不可偏颇保持中庸为最高最好。
这盖和后来孟子说过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有类似的相同之意。
第三句: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彻,西周田赋制度,抽取十分之一的赋税。鲁起宣公而十税二,至于哀公亦犹十二,赋税既重。哀公问有若说:“荒年饥馑,用度不足,如何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之一的税赋呢?”哀公说:“十分之二,我还用度不足,如何实行十分之一的税赋呢?”有若回答说:“百姓足,君主与谁会不丰足?百姓不足,君主与谁会丰足?”
这一句话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藏富于民,莫与民争利。看似是经济问题,其实本质又转变成了道德问题社会问题。有若告诫鲁哀公,不要与民争利呀。你国家再富裕,老百姓贫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什么用呢?如果不顾百姓死活,继续加大征敛,不再是财富多少的问题,而是你江山社稷的稳定问题。
说一个水和鱼的关系故事,非常有趣。孔子问弟子子夏:“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对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孔子说:"汝知之矣!
君王离开了百姓这水,就是死鱼一个,而百姓犹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