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内有一座青岛纺织博物馆,是在老纺织厂的遗址上开发建设的纺织主题生态场馆,前身为始建于1934年的上海纱厂旧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产业积淀。博物馆定位于打造国内首家纺织主题动线博物馆和纺织遗址公园,围绕旅游、科普、文创三大主题,主打新颖的动线设计,立足老厂区丰富的纺织工业遗存,打造出了历史馆、好奇世界·纤维科技馆等特色场馆以及水塔、金桂树等遗址景观。
◎青岛纺织博物馆
青岛纺织工业诞生于世纪之交,成长于乱世烽火,积淀于建设时期,成熟于改革开放,推动了青岛早期经济建设,被誉为岛城的“母亲工业”,曾为青岛赢得“上青天”的美誉。百余年历程中,她催生了青岛创优求精、诚信包容、和谐共赢的工商文化,加速了岛城的城市化进程,奠定了青岛国际化城市的雏形。
青岛纺织史还与中国革命史紧密交织。20世纪20年代,革命先驱曾在日商纱厂建立党支部,带领工人进行反帝罢工斗争;青岛解放后,纺织工人拼搏奉献,使纺织业成为青岛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后,纺织业适应市场经济潮流调整转型,成为支撑青岛城市发展的新引擎。青岛纺织博物馆是承载青岛纺织百余年记忆、重温青岛革命史的重要场所,2018年成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青岛曾有九大国棉厂,成就了岛城纺织工业的辉煌。其中,国棉四厂和五厂位于四流南路,国棉六厂和七厂位于四流中路,还有一些纺织厂在四流路附近。可以说,四流路是青岛纺织工业的聚集地之一。
国棉四厂和五厂的前身分别是建于第二次日占时期的丰田纱厂和上海纱厂,国棉六厂和七厂的前身分别是建于第一次日占时期的钟渊纱厂和富士纱厂。
1925年,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青岛日商纱厂连续举行了三次大罢工,第一次获得胜利,第二次和第三次遭到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三次同盟大罢工掀起了青岛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在全国工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罢工虽然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去,却使反帝反军阀斗争深入民心,充分显示了青岛工人阶级的力量,锻炼了党的组织,培养了骨干,为青岛以后的革命斗争积蓄了力量。
1936年底,青岛日商纱厂的工人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在上海纱厂工人反日大罢工的影响下举行大罢工。罢工斗争持续了约一个月,2.4万余人参与,产生重大影响。最终,这次反日斗争遭到镇压,但它进一步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斗争意识,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的统一战线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
四流路,因其从四方到流亭而得名,是一条纱厂工人的抗争之路,是一条红色之路,这里英雄辈出。而进入和平年代,工人们用不一样的方式继续书写着传奇,其中就有岛城人民的骄傲、时代的楷模——郝建秀。
郝建秀于1935年出生于青岛一个劳动者的家庭里,家境贫苦,一家8口全靠父亲赶车维持生活。因此,她从小便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习惯。青岛解放后,为尽快恢复生产,全市纺织厂纷纷招收工人。1949年11月,郝建秀被青岛国棉六厂录用为细纱车间养车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中的一员。实现当工人的夙愿后,她认真工作,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工人请教,一有空就练习接线头技术,成为同期进厂工人中进步较快的一个,3个月出徒,可以看300锭(一般工人平均看200锭)。为了掌握接线头技术,她下班后不回家,站在老工人身边,先认真地看,再自己实践,不懂就问。不久,她接线头的技术就提高了很多。有一件事情令郝建秀终生难忘。那是1950年春节她第一次值夜班,由于白天没有休息好,到了深夜,她开始打瞌睡,结果出现了皮辊花(粗纱进行细纺时,因纱线断头而卷绕在皮辊或绒辊上的棉纤维,也称“白花”),她因此受到了批评。事情发生后,她非常自责:“要不是解放,我哪有今天的生活?我一定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党团组织的培养。”
她反复琢磨、研究断头的原因,发现只要做好清洁工作,断头就会减少。于是,她紧紧抓住细纱工作中最主要的环节,把几种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省出时间来做清洁工作,创造出“擦板不离手”和“巡回有规律”的方法,把过去“车管人”变为“人管车”,掌握了人支配机器这一关键点。
◎原国棉六厂宿舍
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青岛国棉六厂细纱车间开展了班与班、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减少皮辊花为考核指标的劳动竞赛。郝建秀积极参加劳动竞赛,所出的皮辊花每天最多6两、最少2两。工会号召全体职工向她学习,但也有部分工人对她的成绩表示怀疑,甚至个别人说她“藏白花耍鬼”。郝建秀在厂里党、政、工、团的支持帮助下,坚持自己创立的工作法不动摇,值车能力从300锭、400锭、500锭一直提高到600锭,连续7个月平均出皮辊花率为0.25%,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
郝建秀少出皮辊花的成绩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经过国棉六厂、青岛市、山东省和纺织部的领导和专家的多次总结,“郝建秀工作法”随之诞生。在总结大会上,郝建秀激动地说:“我原先也不懂得什么巡回规律,我这样干只是觉得干活有条理、省劲又方便。我一定把这个办法教给全厂的姐妹们,使大家都少出皮辊花,多纺好纱。”经过1个多月的推广,青岛各纺织厂的出皮辊花率降低了30%~51%。
1951年7月,中国纺织工会主席陈少敏在青岛主持召开了全国纺织厂细纱工作暨推广郝建秀工作法现场会。会议结束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各大媒体都作了报道。8月,纺织部和中国纺织工会在青岛召开全国纺织细纱职工代表会议,决定推广“郝建秀工作法”。9月和10月,纺织部两次发出通知,要求纺织企业学习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从此,“郝建秀工作法”通过各级组织和各地优秀工人大范围推广。
“郝建秀工作法”不仅是纺织工业的先进典型,也是全国工交系统出现的第一个科学工作法。“郝建秀工作法”引起了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重视。1951年,郝建秀被授予“全国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并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接见。
◎1951年8月,郝建秀接受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发的奖旗。
1952年5月,郝建秀所在班组被命名为“推广郝建秀工作法模范小组”,简称“郝建秀小组”。小组成立后,立即向全国纺织战线发出了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倡议,得到全国400多个企业班组的响应。从此,“郝建秀工作法”在各地开花结果,对年轻的新中国纺织工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四流路上走出的郝建秀是青岛纺织女工的杰出代表,展现了工人阶级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如今,虽然四流路上的纺织厂已经踪迹难觅,但经历了创新改造的厂房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提醒人们不忘过去、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