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时候,可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啊,英国从此之后就是个民主国家了,还差得远呢。17、18世纪的英国形成的是贵族政治制度,这时候国家的统治权只是从国王一个人手里,转移到了贵族一批人手里,民众还没有参政权。近些年的一些研究还认为,这场革命根本不是啥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当时英国还没出现资产阶级呢,这场革命双方的领导层都属于同一个阶级——贵族地主阶级。
不过这种政治体制比当时其他很多国家都要好多了,它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经济的发展又促使英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变革。
之前的议会选举,由于议席分配不合理、对选民有身份的要求等原因,导致选民比例极低,1715年选民只占英国人口总数的4.7%,到1813年,只剩下2.5%了。选民人数这么少,便于贵族寡头操纵选举,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贿选。
经过民众长时间的抗议斗争与议会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在1832年,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从占总人口数的2%增加到3.3%,中产阶级的多数获得了选举权。
1867年,进行了第二次议会改革,使选民的人数从135万增加到250万,工人阶级的主体获得了选举权。1884-1885年,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到这时候,改革只针对的是下院,上院始终是由贵族世袭的,多数贵族支持保守党,反对自由党,因此自由党就想对上院也实行改革。但是自由党并不想把上院改为像下院一样的民选机构,而是希望把它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使它无力干涉政治就行。
英国议会上院
于是在1911年,通过了《议会法》,规定任何法案只要连续在下院的三届会议上获得通过,而三届会议相隔时间已超过两年,那么无论上院同意与否,该法案就自动成为法律。至此,上院的实权就被剥夺了,在英国政治中所能起的作用就很小了。1949年,英国又制定第二个《议会法》,把上院的法案延置权缩减为一年。
而英国在选举权上的改革还在继续,1918年,成年女性开始获得选举权,1928年,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1948年,实行了彻底的一人一票制,1969年将选民的年龄限制从21岁降为18岁。
议会通过这一步步的改革,让自己成为了真正能代表民众利益的民选机构。
最后我们聊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我们都知道英国国王没有实权,统而不治,但是这种地位的形成,可不是光荣革命后一下就形成了,它有一个发展过程。
光荣革命后,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君主的权力只是受到了限制,并没有被完全剥夺,他还是政府首脑,拥有独立的行政权,他选择政府大臣来处理行政事务,大臣不对议会负责,只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还有权否决议会提出的法案。
到了安妮女王统治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议会规定,凡是政府成员必须同时是议会议员,政府大臣必须与议会多数党保持一致,议会换了,政府也要换,内阁要对议会负责,这样议会就把政府控制住了。
1708年,安妮女王在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行使国王对议会的否决权,此后英国国王就再也没有否认过议会提出的法案了,成了橡皮图章。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来自德意志汉诺威的选帝侯乔治一世来到英国,继承王位,他不会说英语,又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于是干脆就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了政府大臣处理,自己什么也不管,乐得逍遥。
乔治一世
1727年,他的儿子乔治二世继承王位,他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也把所有事务都交给大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