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贸易
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开始争夺世界霸权。此时的西班牙正如日中天,为了能够挑战西班牙的霸主地位,英国支持尼德兰独立运动,并拉拢欧洲新教国家组建同盟对付西班牙和奥地利为首的天主教同盟。1581年,尼德兰独立,西班牙的财政收入减少一半;1588年,英国又在英西大海战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霸权开始动摇。此后,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法国和西班牙的争霸战争白热化起来,而英国却没有卷入战争泥潭,而是开始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
17世纪后期,法国路易十四称霸欧洲大陆,英国又开始组建反法同盟,让法国陷入战争泥潭。18世纪,欧洲又爆发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最终都是英国得利。尤其是在七年战争中,法国被普鲁士给拖住,而英国则疯狂抢占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的殖民地面积达到了110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独占了北美和印度,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海外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了原始积累,同时也为工业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殖民掠夺能够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资金、广阔的殖民地又成为了工业产品销售的巨大的市场以及原材料生产基地。由于英国的殖民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使得国内的手工业生产供不应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英国的工匠们就会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加速生产效率,最终引发了工业革命。
三,发达的手工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积累欧洲各国由于地理环境和政策方面的不同,使其产业结构差距很大。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进行大航海运动,但是大量的海外财富流入了西葡后,导致本国物价大量上涨,对本国的手工业打击很大。因此,西葡后来都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大量的财富如流水一样涌入,又如同水一样流走了,并未形成资本积累。
尼德兰在大航海时代兴起,是西葡和各国贸易的中转站,因而尼德兰的资本主义主要是商业资本主义。尼德兰最先建立股份制公司、证券交易所和现代银行,是“商业革命”的策源地。然而,尼德兰过分重视商业的发展,手工业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尼德兰在后来的竞争者必然处于下风。
荷兰东印度公司
法国呢,地处于西欧平原,是一个传统的小农经济国家。路易十四时期,建立了许多手工工厂,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法国落后的农业始终在阻碍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而英国的主导产业是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早在16世纪,英国的毛织品出口量占据商品出口总量的80%,全国有五分之一的人从事于毛纺织。在毛纺织业的推动下,英国出现了“圈地运动”:贵族将农民赶出土地,进行圈地养羊。圈地运动是一场“羊吃人”的运动,它打破了中世纪庄园的宁静生活,制造了大量的矛盾。
但是也加速了英国社会的发展。首先,圈地运动让过去封闭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其次,圈地运动后,许多新贵族改革土地耕种技术,提高了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使得英国成为“欧洲的粮仓”;其三,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到17世纪,在在海外扩张、圈地运动的双重推动下,英国的手工业进一步发展了。另外,欧洲大陆爆发的“宗教革命”使得大量的手工业到英国避难,使得英国手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巨大的突破。1588年,尼德兰的技工向英国引进了棉纺织业,从此英国的棉纺织逐渐取代了毛纺织业。但是,英国棉纺织产品又面临印度棉纺织品的竞争,为了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英国的在生产领域进行技术革命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