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心理战
乒乓球比赛除了比技术、比战术和比经验之外,还有比心理。心理因素在比赛双方的技术水平相差甚远时基本上可以不考虑,但当双方势均力敌,或差距不大时,其地位就十分重要了。心理上出现问题,运动员的动作就会拘谨,乃至变形,击球质量下降,易犯低级错误。为什么有的人在与不同的对手比赛时,或者在一场比赛中随着比分的起伏,会让观众产生前后判若两人的感觉?这就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为什么有的人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发挥十分正常,而到了大赛却连平时的一半水平都达不到?这还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目的就是赢球,正确的做法是把这作为动力,如果想赢怕输成为思想包袱,那就会走向反面。尤其是经常参加各种比赛的乒乓球选手,他们在技术上都已具备相当的水平,比赛时双方比分的差距并不大,在最后关头,由于一念之差,往往造成全盘皆输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比赛经常是比心理,技术因素倒是退居其次。乒乓赛场的大量实践证明了这一事实,即比赛越重要,运动员的水平越接近,比赛双方的心理状态就越成为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
运动员在比赛时心理状态不佳常有如下表现:一是各种压力促使运动员不自觉地片面求稳,这在强者与弱者比赛,或某一方领先较多时更容易出现,其后果是过渡球太多,把进攻机会让给对方;二是急于求成,总想一板就得分,忽略了对来球旋转的判断,稳健不足,凶狠有余,这在弱者与强者比赛,或某一方领先盼望尽快拿下比赛时常可以见到,其后果是欲速则不达;三是缺乏自信,遇见强手,或自己比分落后较多时,产生放弃想法;四是强者一方由于轻敌造成比赛失利。
比赛中运动员应该注意判断对手的心理活动状态,从而决定自己的应对方针。如遇到平时自己输多胜少的对手,对方很可能会采取稳扎稳打的方法,自己就应该立足于“拼”,争取打在前面;又如对方一上场进攻频频得手,自己最忌讳的就是乱了阵脚,要知道任何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都不可能始终处在高峰期,赛场上他们也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错误,当对方暂时领先后产生“保”的心理时,自己就要把握住机会;当遇到实力稍差一些的对手,很多选手会依靠基本功与其周旋,这本无可厚非,但要根据场上形势做到该变化时要变化,当对方心态放得开,拼劲足,发挥好时,自己仍然四平八稳,一点风险都不愿意冒,要想取胜是不容易的;还有在比赛中尤其是最后关键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十分重要,一方面不能手软,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起板,处理好凶和稳的关系,因为两人比赛有时比的是谁抢在前面,有时比的是谁的无谓失误多,当自己进攻失误率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就要先求命中率,在此基础上再求*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