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楔形入水和方形入水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这个角度,对于跳水运动员来说,就是手型和肩宽的比例。所以目前来说,运动员普遍采用“抓手平掌”式入水,也就是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指关节,接触水的手则摆出平掌的姿势或者稍微弯出一点掌窝,从而控制水花的大小。
(图片说明:抓手平掌式手型)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都是技术层面的。技术上的道理,大家都懂。毕竟这也就是个流体力学的原理,相信对于科技发达的欧美国家来说,研究这些问题根本不在话下。那么,为啥偏偏我国的运动员能够完美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呢?
首先就是态度。和足球、篮球不同,跳水运动的市场化水平非常低,所以在国外的发展比较慢。而我国则比较重视各项运动的发展,所以跳水也没有忽略。再加上最近一些年来我国的跳水成绩确实非常优异,导致跳水运动在国内比在国外更受关注,甚至还有跳水的综艺,这就会引发更多人将孩子送去跳水,发掘人才。
(图片说明:演员王丽坤参加跳水的综艺节目)
其次就是个人的选择。说到底,这一点还是市场化低的结果。篮球和足球等运动有更多的观众呐喊,可以获得更多的粉丝,同时在其他场地也易于展开,还具有更多的趣味性。相比之下,跳水运动似乎更“冷清一点”,我国运动员拥有国外运动员不具备的吃苦耐劳精神,更耐得住寂寞,才能练出好成绩。
还有就是多年以来累积的经验和技术,以及训练理念,都是这些运动员成功的强大基础。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举重。你可以想象,和跳水相比,举重要更加辛苦,更加枯燥(当然这是出于普通人的直觉,每一项的训练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刻苦程度没有孰高孰低),更加挑战人的耐心。而且,我国的举重也在多年之中形成了完善的训练体系,在此前其他的比赛中,一位解说员就在比赛中评价国外举重运动员姿势不标准,要是在国内就会得到纠正。
(图片说明:举重冠军谌利军)
当然了,有的时候,成功也确实离不开天赋。就像爱迪生说过的那样:成功是99%的努力加1%的天赋得来的,而那1%的天赋往往是最关键的。
不得不说,全红婵确实有天赋。
据介绍,2020年的全国冠军赛,也就是奥运会选拔的第一站举办时,全红婵还只有13岁。跳水比赛中需要做5个自选动作,直到比赛前3周,她竟然才勉强学完全部的动作。然后在这次比赛中,她用刚学会3周的动作拿了冠军……
难道全红婵就仅仅靠天赋来夺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