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怎么开通,spotify如何正确开

首页 > 网络科技 > 作者:YD1662022-11-30 02:46:05

这设计也比当时一堆的流媒体音乐服务网站好看几百倍

有了基础的实力之后,Spotify 向全球扩张是必然的,然而来自欧洲的 Spotify,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却一头撞上了大西洋另一端的硬茬:四大。

当时,四大并没有授予 Spotify 在美国境内运营的音乐版权许可。而为了拿到它,Spotify 可谓是「饱受屈辱」:因为在彼时,Spotify 虽然有庞大的用户,但公司的财务数据却非常难看,所以它不得不选择进入最大的音乐付费市场美国以求后续发展。然而,要版权的人是 Spotify,四大便可以把它按在地上薅。

其中,四大与 Spotify 有一个核心的争论点,是它们希望北美版的 Spofity 变成只有付费订阅的产品,而 Spotify 则坚持提供免费版。而且,四大都和 Spotify 要求了「最惠国待遇」,别人有的我不能没有。因此,双方互相扯皮很久,但最终在高盛拉着一众小弟豪爽地给 Spotify 投进去 1 亿美元 E 轮融资,再加上其他风险融资共计 3 亿美元后,问题「巧妙」地得到了解决。

其实这时候的四大,也算是病急乱投医。毕竟被视为拯救全世界音乐产业的「iPod iTunes」模式也没法扭转颓势,整个产业收入依旧在「可持续性下降」,大家都在迫切地寻找可以挽救危机的方法。

这时候,一个带着全新模式上门来访的 Spotify,自然就变成了一个可以尝试的选择。苹果都没能挽救的市场,那这种新办法也不妨一试,反正就当做赌一把,死马当活马医。但既然是你求我们,在此之前肯定还是得狠狠捞你一笔。

最终,Spotify 还是签了近乎「卖身」级的不平等条约 —— 四大只花了 11.2 万美元,就拿下了它差不多五分之一的股权,并附带一系列条件。这点钱对于当时的四大来说也就只算是个零碎,估计随便哪个高管的年薪都不止这个数,所以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再破个小财。作为交换,Spotify 成功拿到版权和美国市场的入场券。

四大想要钱和新模式,Spotify 想要市场和流量,高盛不缺钱还想捞点风投回报,三家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一拍即合了。不过如果我们马后炮一下,按照今天 Spotify 的市值来算,这也是可以写进教科书里的最成功风险投资案例之一。

但正式进入了美国市场之后,Spotify 立刻就打了一场李云龙十辈子都没打过的富裕仗。手握千万曲库版权和上亿多美元现金的 Spotify,直接开启了大撒币模式:与美国市场上最大的几个消费品牌巨头合作,像是雪佛兰、可口可乐和摩托罗拉等。同时,它还和 Facebook 联合探索了音乐社交,进一步占领了年轻人的心智。

Spotify 虽然诞生得平平无奇,但在流媒体音乐时代的早期成为了天选之子,找到了一条直达成功的高速公路,然后便开始一路狂奔。在后来,甚至连数字音乐平台「鼻祖」之一的 Napster 创始人帕克都对它赞不绝口,在世界上对它不断彩虹屁。

总之,发展到 2012 年的 Spotify,虽然有些曲折,但它还是成为了实际意义上全世界的流媒体音乐巨头,以一己之力将全世界的音乐产业带进了流媒体时代。虽然那时候流媒体音乐服务占整个音乐产业不过 0.5%,但很快,流媒体音乐的最后一个痛点也被另一家公司扫清,一直到 2015 年前,都再也没有人能挡住它前进的步伐了。

五、流媒体音乐的黄金时代

扫清这个痛点的公司,又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苹果,以及那个男人——乔布斯。

虽然 iPhone 在第二代就支持了 3G,但真正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产品,还是 2010 年发布的 iPhone 4,以及随后一年发布的 iPhone 4S。当然不能忽略的一点是,2010 年前后,美国的运营商们也大幅下调了手机的流量资费。有了优秀的网络体验设备和更低的网络资费,再加上 Spotify 带着在美国街头狂轰滥炸一般的广告,一切的条件已经准备就绪。流媒体音乐服务,终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降临,迎来了高光的时刻。

从国际唱片业协会一年一度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中可以看出,流媒体音乐服务开始发力的年份,正是 2010 年。2010 年之前,流媒体音乐服务只能算是整个音乐产业营收的零头,没把它放进「其它」里就已经是对它最大的尊重。

spotify怎么开通,spotify如何正确开(13)

然而从 2010 年之后开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流媒体音乐开始大跨步式增长,连续三年拿下三座音乐产业历史上的里程碑:在 2015 年成功止住音乐产业近 15 年的营收下跌,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干掉了数字音乐购买和 CD,成为了整个音乐市场中最大占比的营收类别。

但在这之后它依然没有止步,继续大规模地蚕食其他类别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 2020 年新冠疫情以来,人们对音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在 2021 年更是带来了 3.3 亿美元的增长,遥遥领先其它类别。而且也正是这一年,有了流媒体音乐服务的加持,全球的音乐产业终于「重现了 1999 年的辉煌」。

不难看出,2015 年就是流媒体音乐服务的一个分水岭。然而这一年,也是值得细聊的一年 —— 那些神仙们,终于开始打架了。

六、新到搅局者

在这一年的 6 月,苹果在 WWDC15 上正式宣告了 Apple Music 的到来。曾经坚守「iPod iTunes」数字音乐贩售模式的苹果,终于也在流媒体音乐服务 Online 的游戏中注册了自己的账号。

而在另一边,中国国家网信办和国家版权局,于 8 月正式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中国的数字音乐也迎来了全面正版化的时代。在这份被称为「最严版权令」的文件下,曾经被盗版音乐充斥的中国数字音乐市场,也面临着一场大洗牌。

1. Apple Music

2014 年,苹果高调宣布收购了音频设备制造商 Beats 的同时,也一并获得了 Beats Music的所有权。当时苹果的并非没有流媒体服务,但只是作为 iTunes 服务的其中一项(iTunes Radio),但很快就有消息爆料称,苹果将合并这两种服务,并挖来了著名的英国电台 DJ Zane Lowe 担任音乐策展人。

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就要变成 Spotify 最大的竞争对手了。

终于在 2015 年的 WWDC 大会上,库克以「One more thing…」的形式正式发布了 Apple Music。但从发展的路数来说,Apple Music 与其他流媒体音乐服务商又有着一些独特性——一种很明显的「美式」风格。

Apple Music 与当下流媒体音乐服务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提供免费版本,而是提供一个月(现在则是三个月)的全功能免费试用。这种商业模式,与当初各大音乐公司和来自欧洲的 Spotify 谈判时提出的要求不谋而合。只不过 Spotify 通过低价股票和撒币的办法,终于说服了那些北美的高管们同意 Spotify 继续保留免费方案。

而 Apple Music 作为一款纯「美式基因」的产品,则直接带着门槛出生——免费试用期过去之后,要么别用,要么给钱。

两种模式其实说不上谁好谁坏,但相信很多人在用过所谓「免费版」的服务之后,都或多或少地明白了「免费的才是这个最贵的」道理。Apple Music 为了尽可能让所有的用户都能达到一致的使用体验,因此没有提供差异化的订阅方案,而是只区分人群和设备,针对个人、家庭和学生等给出不同的订阅价格。

但毕竟 Apple Music 的家底确实太厚了,所提供的订阅价格在不少国家地区都极具诱惑力。此外,它还给购买了 Apple 新音乐设备的用户半年的使用权限,或是隔三差五通过活动送一到三个月的免费体验,相当于直接下场和当地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商打价格战。但在此之外,苹果还有着一个*手锏——软硬件生态。

比起街头巷尾的广告招牌,用户手里的 iPhone、iPad 和 Mac 本身就是最佳的 Apple Music 广告传播设备。再加上 Apple Music 不输 Spotify 的优秀使用体验加持,一样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

可以说,Apple Music 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妥妥的富二代——不但有亿万家产,还有一群专业的音乐人团队。就算它晚出生很多年,但还是能迅速在几年的时间里抢走大片的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流媒体音乐服务商。根据《财富》杂志报道,Apple Music 仅仅只用了六个月就已经有了 1000 万付费订阅用户,而 Spotify 达到这个成绩却用了六年之久。而且在 2018 年 7 月,Apple Music 在美国市场的订阅用户就超过了 Spotify。

尽管早期的 Apple Music 还存在一些同音乐版权公司和音乐人的拉扯,但很快便得到了解决。在这些公关事件下,Apple Music 的热度再度被炒高,也让世界看到了 Apple 恐怖的版权谈判实力和响应速度。在 Taylor Swift 等一众音乐人宣布将作品重新上架 Apple Music 后,便迅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全球急速扩张,先后在多个国家上线服务,包括许多流媒体服务商垂涎却一直无法进军的中国大陆市场。

spotify怎么开通,spotify如何正确开(14)

中国大陆文化发展的高光时刻之一

后续的发展中,Apple Music 也作为新时代苹果的音乐服务,被布局到几乎所有 Apple 的硬件产品线中,甚至还扩展到了竞争对手的设备中。而后提供的空间音频、杜比全景声和无损音质,更是让它的技术壁垒进一步提高。

七、腾讯音乐

尽管 QQ 音乐在 2008 年就已经开始服务,但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已经是在 8 年后。

随着 2015 年最严版权令的下发,国内音乐市场迎来了洗牌。也正是从那个夏天开始,版权成为了各大音乐软件的核心争抢对象,QQ、网易云和虾米在版权大战上打得热火朝天。

2016年,得益于与中国音乐集团合并,QQ 音乐成为了版权战争中的赢家,拿下了国内 15% 的市场份额。而且,合并后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也迎来了重大的发展,先后得到了 Spotify、华纳和索尼的投资,登上了世界流媒体音乐服务 Online 的游戏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流媒体服务不同的,QQ 音乐仅仅针对中国大陆和部分港澳台市场。然而即便只是单一市场,QQ 音乐却依然在全球流媒体音乐服务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中国大陆的音乐市场潜力到底是多么巨大。

但是同时期的网易云和虾米,处境就艰难不少了。好在前者走的是音乐评论和社群运营的道路,因此在版权缺失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坚持。而虾米的结局却有些惨淡,手握滚石版权的它,最终还是倒在了反垄断之前。

逐渐化身「托拉斯」级别的腾讯音乐集团,自然也引起了国内反垄断部门的重点关注。2021 年 1 月 25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始对腾讯 2016 年 7 月收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涉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为立案调查。

最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 48 条和《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第 57 条规定,于同年 7 月 24 日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腾讯及关联公司在一个月内解除独家音乐版权,同时要求腾讯停止使用「提前支付高额预付金,让版权方给予其独家授权,或优于竞争对手的条件」等方式,恢复市场的有序竞争状态。

spotify怎么开通,spotify如何正确开(15)

在反垄断的重拳下,网易云音乐终于迎来了喘息之机,那些因为版权而变灰的播放列表,终于又重新得到了上架。

此后不久,腾讯音乐又宣布与 Apple Music 达成全球合作,Apple Music 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腾讯音乐的版权,大大扩充了华语音乐曲库。而腾讯音乐也得以将更多音乐作品上架 Apple Music,助力中国音乐和艺术家走向国际市场。

3. YouTube Music 与 Tidal

作为与 Apple Music 同时期的入局者,YouTube Music 与 Tidal 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前者重视与视频的联动,而后者则专注于高品质无损。

YouTube Music 上的音乐库除了主流的音乐版权商之外,还有其网站上的音乐 MV。由于 MV 并不需要付费,因此免费版的 YouTube Music 有着一个其它流媒体软件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听到不少其它平台需要付费才能收听的曲目。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免费版的 YouTube Music 是唯一一个不支持后台播放的流媒体音乐服务 App,同时也只会播放 MV 版的歌曲。非订阅用户使用时,只能一直保持 YouTube Music 处在前台,且在歌曲播放完之后,也有概率会插入广告。

而订阅用户则可以息屏或后台播放,除了选择看 MV 之外,也可以收听由版权方发行的音乐作品。

Tidal 作为 2014 年崛起的流媒体音乐服务,以其高品质的无损音源分到了市场的一杯羹。而且作为 Jay-Z 旗下的公司,他慷慨地拿出 Tidal 的股份分给了 17 位音乐家。而且,用户还可以选择每月 19.99 美元的无损音乐订阅,来支持自己喜欢的音乐人:因为在这种订阅下,Tidal 将用双倍的版税税率,向入驻的这些音乐人支付版税收入。

Tidal 对欧美嘻哈的支持非常优秀,并且也吸引了不少大牌音乐人入驻和发布独家内容,但版权依旧是硬伤。虽然能最大限度让音乐人受益,也能享受到非常优秀的音质,但听不到自己喜欢的歌,确实也是个大麻烦。

八、未来

如今的流媒体音乐市场,已经进入了一片繁荣且相对健康的竞争状态。

在全球范围内,Spotify 和 Apple Music 两大市场巨头依然打得不可开交,YouTube Music、Tidal、Deeze 等一众想要分一杯羹的「屠龙少年」,正手握自己的利剑伺机而动。而细看不同地区,KKBox 依旧在港澳台和新马地区占据主流,中国大陆仍然被 QQ 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牢牢掌控,Apple Music 还在一点一点撬动市场。

更有趣的是,在这之中还有一块待开发的土地:日本——如今,日本依旧坚守在唱片时代,在世界各地面临*的音像店,依旧在这里繁荣盛开着。

但我们谈到流媒体音乐服务的话题时,不能不讨论的一个点便是订阅制——其本质是我们不再购买歌曲的拥有权,而是租用歌曲的使用权。

我们是何时从购买数字文件转向流媒体音乐的?其实已经无从找到细节的脉络了。但流媒体音乐服务商很明显的一点是,它们几乎都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服务「优于购买」:

免费试用 X 个月,低价订阅,畅听 XX 万首歌曲。

不可否认,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用「免费试用」来吸引用户使用,再引导付费订阅的模式,确实激活了萎靡的音乐产业。而且大部分用户确实也不会那么长时间地喜欢自己音乐库里的歌曲,相比购买一首歌曲永久拥有,倒不如「租歌听」。

此外,流媒体音乐对音乐产业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推动了正版化。它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低廉的订阅成本,成功扼*了猖獗一时的盗版音乐。而且它还孕育了巨大的商机,以相对健康的方式让音乐人重新获得了合理的收益,引导音乐走向了健康发展。

但是,我们来说个故事吧。2009 年 7 月,亚马逊远程删除了 Kindle 用户中的两本书:乔治奥维尔的《1984》和《动物庄园》。尽管后面亚马逊出来表示,是因为没有获得这两本书的版权,所以从用户的 Kindle 中移除了它们。在亚马逊后面重新拿到版权后,又将这两本书恢复了。

但这件事情依然引发了大量的用户抗议:如果亚马逊只是移除了某本菜谱,或许大家也就觉得无所谓。但好巧不巧移除的是这两本具有十足社会讽刺意味的书籍,着实很难不让大家表达些什么。

其中,有一位艺术家还专门为这次的事件创作了一个行为艺术作品。她将 Kindle 上的《1984》连带 Kindle 本身完全复印了下来,并做成了实体书。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这本实体书后面也出了电子版,还上架到了亚马逊的 Kindle 书店里。

我们有幸经历了音乐产业被重塑的近 20 年,并见证了一个个历史性的时刻。从 iPod 到数字专辑,再到音乐版权化和流媒体,在这条看似被「更多用户选择」的路上,也在不断提醒着我们思考:从购买到租赁,我们的生活,到底还能剩下多少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对我来说,其实我的心愿很简单——我认同流媒体音乐的方便和易用,也赞赏它低廉的价格。我不仅订阅了 Spotify,还订阅了国区、港区和美区的 Apple Music,还开了 QQ 音乐不知道多少年的会员。但即便如此,我便更加不愿看见数字音乐购买的模式消失——因为我不希望在大众都开始享受「租」来的便利生活时,就忘记了过去那种可以选择和拥有的权利。如果你也听小飞机场和南京某位普通市民朋友的歌,你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不过让我们会回看这张图,2021 年的音乐市场,似乎又有一些让人觉得异样的变化:2021年,全球 CD 销售收入重新开始回涨,是自 2001 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

spotify怎么开通,spotify如何正确开(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